找回最初的起點 重新遇見愛

疫情逐漸轉安,期間帶來的焦慮、挫折、壓力等情緒,仍然持續牽動著家庭生活與家人關係。知名婚姻家庭講師洪英正及心理學專家錢玉芬教授伉儷,分享如何將這波疫情帶來的衝突危機,轉化成家庭關係改善的契機,讓愛,從心調整、重新開始。

洪英正老師表示,過去因為距離產生的安全感,或說,彼此因為有距離,有些問題不會白熱化;但現在因為疫情都宅在家裡,這些問題變得難以迴避,最明顯的就是,感覺上火、不耐煩,開始毛躁起來。

錢玉芬老師也說到,大家都關在家,過去原來可以迴避或潛藏的問題,如今家庭成為一個大展演,衝突有了平台,很容易就全部爆發出來。

疫情解構原本生活,讓家有重建機會

一個家庭的運作,會慢慢進到「習慣化」。早上兵荒馬亂地趕著出門,到了傍晚,一個個回到家。因為疫情,一切都改變了!家庭的生活節奏不再像過去每天打開眼睛就是各忙各的,現在一張開眼睛,忽然發現「你在家喔!」有更多的時間會看到對方。

洪英正老師認為,疫情解構了家庭原本的生活習慣,也讓家人間有很好的反省機會。做父母的,也許已經很久沒有在早上看到念大學的兒子,或是先生很久沒有吃到妻子做的早餐。作為家庭的成員,無論是夫妻或親子,有更長的時間相處在一起,也因此有機會再一次回到原來應該有的角色,應該具備的意義,或是應該表現的行為。反過來說,從這個解構當中,又是一個重建。

機會是給預備好的人!洪老師說,過去想要和解、想要談開的事,希望能恢復彼此關係的想望,可能因為沒有時間而一拖再拖,但現在必須宅在一起,給了彼此改變的機會。有人成功了,讓家更有愛;也有人因為親密宅在一起,關係火上加油。

跳開,看見原因,檢視根源

錢玉芬老師指出人最大的問題是自我中心。當情緒來時,很容易把指頭指向別人、責怪別人,而不願檢視自己的內心、自己的情緒內容。倘若有一方願意承認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問題將會消解一半以上。「但事實上,當我們近距離與人談他的內心時,很難將這人引導到看見他自己的內心。」

衝突似乎無法完全化解或避免,要如何面對及處理?錢老師建議三個步驟:

第一步:跳開。互相先給對方一個獨自的空間,平靜下來,冷卻情緒;同時也給對方一點點的互讓和體恤。

第二步:想想自己是為什麼事情生氣,那個情緒上的認知內容、想法是甚麼?例如生什麼氣?哪一個語句讓你生氣?

第三步:檢視、檢索生氣的內容,是不是與過去的經驗、原生家庭有關?會發現,事實上這種負面想法,不是因為今天這個家庭場景才發生的,而是向來在過去直到如今,一直都經常出現。如果能夠檢視到這裡,怒氣一定會消減很多,因為不是單單指責是對方的不對。

從認知調整,與永久性的問題共存

在關係中,情緒扮演著重要角色。情緒的發生,有認知上的歷程,也有情感面的體驗,彼此拉扯、相互影響。洪英正老師強調,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在內在思考的過程中,須要在認知上先重新定位、從心裡作調整,例如有一些問題是永久性的,不要一直想要改變對方,而是與之共存。

身為家人,最重要的是彼此間愛的關係,以至於不會一直要對方改變成你要的那個樣子,而是接納那些永久性存在的問題。錢玉芬老師開玩笑地說,洪老師經常在演講中以她的身材為例,趣稱這是永久性的問題,要共存。

每個人的天賦都不一樣,因著這些特質、上帝給了每個人不同的生命祝福。例如有些孩子很會唸書;有些孩子運動特別好;只要在認知上去理解,明白了,就能豁然開朗,不再糾結於那些因著人的意思、自我意念而不斷產生的衝突。

洪老師特別提醒,改善關係不能操之過急,期望值不能放太大,要一步步慢慢來。如此,當情況未如預期時,就不會有太大的挫折感。

喚回最起初的愛,打造幸福友善的環境

從情感面的角度,要如何化解衝突呢?很重要的,就是想起過去許多美好的事物或經驗;在時間地圖中,找到更早一起出發的那個原點、那個最起初的愛。

有些爸爸媽媽會隨身帶著孩子的照片,特別是現在很多青少年孩子對父母很不禮貌或不願理會,看著就很想發火,但是,拿起照片、想著孩子出生、幼年的樣子,心裡就會感覺受到安慰,有著堅定基督信仰的洪老師分享說,因為上帝也是按著我們原本的樣式接納我們。

最後,就是創造一個「和好」的環境。例如作妻子的,煮一桌好菜給先生吃。以前是「死人,來吃飯」,今天溫柔的說「來吃飯」;作先生的可能還是粗聲粗氣說「吃什麼啦」,但一看,有好吃的,愛吃的,看到妻子還記得他愛吃的食物,心裡就融化了一半。

或是以前很少和孩子說話,今天看到他在打電動,問「你在打甚麼?任天堂喔!我也來學一學、玩一下。為家人創造一個幸福友善的環境,彼此互動,慢慢地找到一個對話的平台,從對話中逐漸改善家庭關係。<當我們宅在一起1>


延伸閱讀: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