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懂趨勢,掌握領先指標

銀行理財專員、保險業務員和證券營業員都有業績壓力。退休人士在做完客戶風險承受度的評估之後,應該是保守型,但理專可能會勸說有所謂的長壽風險,推薦退休人士購買更高風險的產品。有些客戶可能聽到就買了,後來後悔了。

因為不了解那個產品,理專也沒有清楚揭露產品的細節跟未來性,造成資訊不對稱。要如何避免呢?

基本上,投資有所謂的技術面分析,譬如股市有K線圖、月均線、年均線、五日線,或是透過量價之間的分析圖來分析股價趨勢,要是往上,就該布局;要是往下,就該離場。

除了技術性的分析,還要有基本面的分析,針對這個行業、這家公司的前景,依據它的基本資料來做分析。

一般而言,上市上櫃公司的資訊都是公開的。譬如要知道台積電上一季或是去年這一季賺了多少錢,營收是成長還是往下,都可以透過網路搜尋,而且很容易就可以取得。

為什麼要了解及分析它的基本面?其實就是要了解趨勢。所謂趨勢,就是它未來的景況是怎麼樣?它的前景是怎麼樣?知道前景,就知道更多的領先指標。

譬如永續經營產業--ESG,重視綠能/環境保護(E,Environmental),公司治理(G,governance)是否嚴謹,以及是否有做到企業社會責任(S,Social),她設立一個指數,作為該公司永續經營的重要指標和投資決策。這個指數就產生相關性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共同基金、個股等等。

因此,投資不能只是有一個概念而已。有很多資訊可以透過手機來搜尋,或是很多券商會提供APP,常常會刊登證券研究員的研究報告,這會有助於理解這一家公司、這個個股現在有沒有在擴廠?它的營收趨勢是往上還是往下?它的供應商的情況是怎麼樣?

或是針對供應鏈生態圈做分析。近期是下單給供應商?還是倒過來接單?買方的接單多不多等等。

又譬如這兩年受到疫情影響,很多碼頭工人沒辦法上工,造成美國、歐洲港口陸續發生塞港現象。船到了港口貨櫃卸不下,出口的貨也裝不上去;船困在外海被綁住了,貨櫃也被綁住了,造成供應鏈斷鏈,運價大漲,也使船運公司獲利豐厚。然而這個趨勢是不是繼續下去?

所有的價格都是由供需來決定。這兩年因為供不應求,貨櫃也好、船艙、艙位也好,都不夠使用,運價漲了10倍、甚至20倍。2023年是不是會繼續這樣呢?

貨櫃船有一個特色,船越造越大,港口越挖越深,因為水夠深,大船才可以進港。為要降低單位成本、為要互相競爭,很多船運公司下了很多訂單造新船。

現在一艘船的運輸量相當於10年前10艘船的運輸量,如果2023、24年有10艘、20艘新船,而舊船又沒有淘汰,是否會變成原本的供不應求,倒過來供過於求?如此,運價就會下跌。這就是領先指標。

了解趨勢,掌握領先指標,就可以知道它的本益比、股價可能會朝向相反的方向。

這樣的資訊在智慧型手機都垂手可得,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個產業,了解這個個股的趨勢,使我們在做投資判斷的時候,就不會只是聽理專說或人情壓力迫使,然後可能後悔10年。

多多搜集這方面的資訊也是增加自己的知識,幫助我們在投資理財時走向比較正確的選擇,也是破除了所謂的資訊不對稱。

(文字整理)

分享:
蔡明欽

經常為新聞媒體專欄撰寫金融、財經等相關專業報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曾任摩根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執行董事、花旗銀行副總裁、華僑銀行與中國信託銀行副總經理。現任教於大學金融系所、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諮詢顧問。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