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不合真的就不能在一起嗎?其實真相並不殘酷,只是我們可能還沒有想清楚。
你是不是曾經有戀愛的時候,哇!我們情投意合、心意相合,但結婚之後卻發現:一個說「我們出去玩就是要露營、省錢!」另一個說:「不行啊!當然要去五星級飯店好好享受、讓自己能夠舒服啊。」或是孩子要上學:一個說當然是要給他最好的,去私立學校,或是所費不貲的實驗教育;另一個說我們就抽籤、去公立學校排隊就好了。又或者與長輩相處:一個說我們就是要跟原生家庭同住,因為家人就是要代代傳承;另外一個可能說當然是兩個人的小家庭最能夠經營關係。
是不是許多的時刻,我們在許多議題上會遇到磨合、差異、意見相左,甚至可能有人會更上位去想:是不是三觀不合就不能走一輩子呢?我們先聊聊這三觀是哪三觀,分別是:
1.世界觀—我們對於世界運作的看法。比方說:我們是不是相信人性本善?是不是相信人生而平等?甚至更生活化的:到底是貓比較貼心,還是狗比較可愛?
2.價值觀—我們到底重視什麼?對我們來說什麼是重要的?比方說:家庭關係和諧、身體健康、財務自由。
3.人生觀—我們希望這一生怎麼過?我們可能希望兢兢業業、穩紮穩打;又或者也許我就希望閒雲野鶴,動不動我就請個假,甚至離職一年去雲遊四海。
其實,三觀的不同,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在一起。根據婚姻家庭領域的權威前輩 John Gottman 的研究指出:任何幸福的佳偶都有69%的議題不能得到完美的解決。但為什麼這些佳偶還是可以被歸類為幸福快樂的佳偶呢?那是因為他們懂得溝通、懂得協調。他們在乎的不是三觀合不合,而是找到一個願意在不同當中,依然彼此靠近的人。
那我們要如何彼此靠近呢?第一步,我們需要知道彼此心中最真實也最深的想法,我們願不願意去探詢跟傾聽?我曾陪伴過一對佳偶:A希望年輕時存錢買房,每天的餐費只能花150元;B則希望每年可以出國旅遊。A覺得 B 不負責任;B覺得 A 是守財奴,當他們深入了解後,才知道 A 渴望安穩的生活,B 期待能透過旅遊放鬆,也藉此拉近關係。
第二步,願意講出自己真實的需要。當雙方表達後,彼此更能理解對方的出發點。第三步,找到彈性的共識。剛剛提到這對我陪伴的佳偶,經過討論,他們決定買房可選蛋白區,減輕壓力;旅行則可選東亞、東南亞等等,這樣依然可以拉近關係。
所以三觀不合真的就不能在一起嗎?未必如此。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做到這三個步驟:傾聽、真實表達、建立彈性的共識。當我們願意靠近彼此,就能享受相伴的每一天。
以上為訪談精華內容
想知道更多,點擊這裡觀看完整影片!知道更多,點擊這裡觀看完整影片!
(鼓勵訂閱真傳媒YouTube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