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非常重要的是,它需要跟同情還有同意做明確的分辨。什麼是同情呢?這一點隱含著是上對下的關係,好對壞,優對劣。所以當我們講出來的話,是有點從高看低的角度去評論他人的處境、挑戰、難受跟痛苦。例如:「哎喲,你好慘喔,你好衰喔。」這其實只是站在遠方評論對方的處境、挑戰、難受跟痛苦。
同理是走進對方的難處裡,去體驗、了解他正在經歷的難受。套句一位前輩 Teresa Wiseman 講的:同理是「我努力地走進你的世界,我接受,也相信你所認知的事實以及感受是真的。」這當中不帶著評論、不帶著好壞對錯,而是「我相信你所經歷的事實,你正在擁有的感受是真的。」
同理是想像「我能不能也一起走進他的困難當中?」或許那個困難,我根本沒有經歷過,我能不能拿一個類比性的困難去想,如果換成是我,我可能會有什麼心情?我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決定?或我可能在什麼樣的掙扎當中來回?而這當中很重要的是:避免評論、避免下任何的判斷。同時也要避免急促地去推對方走出這個困境。
同意就是「你說的就是對的。」這跟同理不一樣喔。同理是「我相信你所經歷的事實、感受對你來說是真的。」但是我可以同理卻不同意。但同意是「你說的是對的,我不只相信你所經歷的感受、事實,而且我支持你。」這種同意反而很有可能會為我們的關係埋下潛在的地雷。
所以想清楚,我們要做的是:「同情」對方、遠遠地評論?還是「同意」對方、下判斷、而且是直接把對方的話當成我的理解呢?還是我們願意靠近對方,建立心與心的連結,讓「同理」真正地可以拉近我們的關係,同時又避免踩雷呢?鼓勵您,不妨找一個身邊親近的家人或朋友,操練一下「同理」的力量吧!
以上為訪談精華內容
想知道更多,點擊這裡觀看完整影片!
(鼓勵訂閱真傳媒YouTube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