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不NG 設立界線從心開始

許多父母都很關心子女,但卻不知如何拿捏教養的分寸,沒有合理界線的互動關係,往往導致親子關係的衝突,中華仁親社區關懷協會日前舉辦一場親職講座,邀請在國中任教的輔導老師—吳秋月,以其豐富的經驗與觀點,教導父母重新認識親子關係界線。吳秋月提供了十大具體行動,讓父母與孩子能設立健康的界線,包括教導孩子分辨對與錯、幫助孩子做出對的選擇,以及父母說話的語氣,切勿大吼大叫等等,期盼讓父母能有跡可循,真實與孩子建立健康界線。

面臨現今最為棘手的網路成癮問題,吳秋月也表示,建議父母要先理解孩子在問題背後真正的需要,平時多滿足孩子陪伴的需求,並且自己要成為孩子學習效法的典範。

在講座中,吳秋月也透過肢體相互接觸的活動,讓大家了解每個人對界線的知覺程度是有個別差異的。而界線是每個人心裡用來保護自己的一條底線,當別人不經意碰觸這條底線時,我們就會開始有不舒服的感覺,繼而想要起身逃避或反抗。吳秋月說,透過界線,界定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讓我們能認識自己、尊重別人,也能對彼此負責。

親子互動不NG  設立界線從心開始

吳秋月透過肢體相互接觸的活動,讓大家了界線是有個別差異的。(攝影/真傳媒)

孩子的行為 多半反映父母教養風格

吳秋月也以猶太人「愛與管教並重」的教育為例,強調父母應該培養孩子自律、尊重權柄與安全感。尤其每位父母都需要了解自己是何種養育風格?是屬於溫暖型、寬鬆型、嚴格型或冷淡型。她說,孩子呈現的行為問題只是一種表象,可能反映了父母的養育風格需要做適度的調整,例如,爸媽越是冷淡,孩子出包的情況越多,因為很有可能是孩子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而每個人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可能受父母影響,同時呈現出多種類型,所以最好要有能力先自我覺察,才能做合理的自我調整。

要如何為孩子立界線呢?根據吳秋月所提供建議,整理如下:
1. 教導孩子分辨對錯:跟孩子解釋行為後果,讓他為自己負責。
2. 評估你與孩子的身心狀況:孩子是飢餓、焦慮、孤單或疲倦?孩子累的時候, 最好不要跟他講大道理。
3. 分辨自然(發展性歷程)或幼稚:對孩子的發展要有合理的期待,在這樣的年紀,他的狀況是正常嗎?
4. 保持幽默感:歡樂的氛圍可以帶給孩子創造力。
5. 幫助孩子做好的選擇:給予選擇權,學習負責。先做小選擇,才能做大選擇。
6. 給予的指令清楚、公平,也不用一次太多指令。
7. 用對的語氣與情緒:切勿大吼大叫,父母要控制情緒,勿被孩子哭鬧所掌控。
8. 告知行為不良後果,貫徹到底。
9. 預先訂定規則,避免衝突:收手機與關網路的時間要準確。
10. 父母立場要一致。

面對網路成癮 宜先理解孩子需要、多陪伴

最後,吳秋月也藉由大陸戒除子女網癮的影片(有一種青春叫“戒網癮”),說明現今普遍難以處理的是孩子網路成癮的問題。根據美國成癮資料中心(PsycGuides.com),網路成癮常伴隨罪惡感、焦慮、憂鬱、不誠實、無時間感、孤立、逃避工作、無法照計劃完成事情等症狀。造成網癮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父母忙於工作疏於管教子女,孩子的心沒有被滿足,只能靠玩網路遊戲打發時間,或是父母與孩子不知道要如何相處等等,這是很嚴重的親子問題。

吳秋月認為,對付網路成癮,要用漸進式的方式,突然把線拔掉,孩子一定會抓狂。她建議,父母要能理解孩子在問題背後真正的需要,平時多滿足孩子陪伴的需求,並且自己要成為孩子學習效法的典範。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為孩子設立良好的界線,如此才能享受親子間最美好的親密關係。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