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溝通說服有四個步驟:注意、了解、接受,再來是行動。先引起對方的注意,接下來要讓對方了解你到底在說什麼,更進一步的要說服他接受你所說的,最後他就自然而然、按照你所說的進行行動。不過,就是因為這是最後的步驟,所以非常的難。
有一次我在一家企業,這是一家外商公司,他們在招募業務人員時有一個考題:面談桌上有三支籤,抽出一支後有一分鐘準備,然後請你說服面試官。題目包括:「如何說服愛喝咖啡的人改喝茶?」「如何說服愛自由行的人跟團旅行?」「如何說服愛吃外食的人自己煮?」這三題其實都在說服對方改變習慣。
我的班上最多同學的第一句話是:「喝咖啡不好。」「你知道跟團旅行多省錢嗎?」「吃外食不健康。」甚至有人說:「常吃外食會得癌症。」這些都是會被扣分的答案。
真正得分的是:「你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喝咖啡的?」「你從來沒有跟團旅行的經驗嗎?」「曾經嘗試自己煮嗎?」也就是一開始先理解對方的動機與經驗。我們常常都聽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但如果你連人家喜歡咖啡或自由行的原因都不清楚,就貿然勸說,往往效果有限。
所以各位,先理解再說服。當你只想著怎麼說服對方時,往往就會忽略他真正的想法與心聲,而錯失說服的關鍵要素。
以上為訪談精華內容
想知道更多,點擊這裡觀看完整影片!
(鼓勵訂閱真傳媒YouTube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