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爸爸絕對不是ATM (提款機),而是耳朵EAR。或許在許多的文化當中,爸爸的形象、或被賦予的角色與責任,常常是負責賺錢、養家、供給財務上的需要,而陪伴孩子,似乎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媽媽的工作。
但實際上,在許多的研究與實務顯示:爸爸可以做的、值得做的,絕對遠遠超過ATM!根據父職的專家、學者Michael Lamb的研究,父職有幾個很重要的層面,就是E‧A‧R。
E代表的是Engagement,也就是我們主動地陪伴孩子。可能是一起玩黏土、一起畫畫、唱首歌、跳支舞。爸爸可能會說:「可是我不會畫畫,怎麼辦?」沒有關係!就像是我們小時候,畫一個火柴人、一個貢丸頭,那都OK!重點是讓孩子知道:「把鼻跟你一起!」
A是Accessibility,讓孩子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聯繫、找得到我們。比方說,我們可以跟孩子建立一個「每天10分鐘、15分鐘的把鼻時光」,或是就算一整天在忙,安排一個把鼻時段,哪怕10分鐘、15分鐘,聽聽孩子今天講學校的事,關心孩子今天的心情。
再來,R是Responsibility,也就是我們對孩子持續地提供資源,也擔起我們的責任。其實不單單只是財務上的付出,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關懷。當孩子難受、遇到挫折、委屈時,我們能不能專心地聆聽、同時不打壓情緒、不評斷、不急著推他找出口。
光是這樣的同理、關懷與陪伴,就是在情感、情緒層面,給孩子很棒的支持與資源。所以,記得了嗎?我們不再是一個ATM的父親,而是我們可以當一個EAR—耳朵的父親。因為重點不是要付清帳單,而是要傾聽、關懷孩子。我們一起讓「作爸爸這件事情」,變得有感、有趣、有溫度。
以上為訪談精華內容
想知道更多,點擊這裡觀看完整影片!
(鼓勵訂閱真傳媒YouTube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