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全球100人中就有1人流離失所

全球有近80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人數幾乎是10年前的2倍,相當於全球總人口的1%。這些數字代表的,是一個個生命、一個個家庭的悲傷故事;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名字叫做「難民」。

今天(6/20)是世界難民日,目前全球有近8000萬人因衝突、迫害或災害等因素被迫離開家園,成為難民或境內的流離失所者,更令人痛心的事,單單過去1年,就有1000萬人被迫離鄉背井。

雪上加霜的是,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帶來的疫情危機,對難民及流離失所者帶來另一種威脅,成為最容易受影響的群體,聯合國難民署呼籲世界各國採取更多應對政策及保護行動。

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流離失所人數達到史無前例的7950萬人,有4570萬人在本國境內流離,有420萬是在逃往他國等待庇護,而2960萬是難民和其他被迫在國外流離失所的人。其中有許多是兒童,約3000萬到3400萬,相當1.5倍的台灣人口總數,當中有約1000萬名兒童沒有成人陪伴。

這些不僅只是一個數字,每一個背後代表的,都是一個個無助的生命,一個個家破人亡、血淚交織的悲劇。

與2018年底相比,2019年流離失所者新增870萬人,主要是因為剛果民主共和國、非洲薩赫勒地區、葉門和敘利亞的暴力和衝突。如今敘利亞內戰進入第十個,有1320萬逃往他國成為難民,或尋求庇護和在國內流離失所,佔世界總數的六分之一。

報告亦指出,過去十年來,至少有1億人被迫逃離家園。被迫流離失所的人數從2010年4100萬人近倍數增加到現在7950萬人,相當於全球總人口的1%。

全球流離失所者中,有80%來自受到嚴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其中許多國家面臨氣候變遷和其他災害的風險。

有77%難民陷入長期流離失所的困境,例如阿富汗難民問題已經處於第五個十年;全球三分之二的跨境流離失所者來自五個國家:敘利亞、委內瑞拉、阿富汗、南蘇丹和緬甸。敘利亞的內戰已進入第十年,有1320萬難民、尋求庇護者及國內流離失所者,占全球總數的六分之一。

對流離失所者來說,最大最深的期待是困境可以盡快結束,希望可以早日「回家」。然而數據顯示,在90年代,平均每年有150萬難民可以返回家園,這數字在過去十年中,已降至38萬5000人,距離回家的路,愈來愈渺茫。

今年世界難民日的主題是:每一個行動都很重要。聯合國希望在病毒危機威脅難民和流離失所者之際,世界各地,從國際援助機構到非政府組織,從各國政府到每一個個人,傳遞愛與希望,付出關懷與援助的行動。

向在顛沛流離、艱難困境中展現強韌生命力,努力為自己、為家人求生存、不放棄希望的困苦者,致上最深的敬意!!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