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什麼時候回來?爸爸,哪時候可以帶我去旅行?
爸爸,下周家長會的時間是…我的成果發表會你會來嗎?
爸爸,還記得明天是我的生日嗎?小時候的生日禮物我都收藏著…
爸爸,好久沒有聽到你的笑聲,好想再次讓你牽著手走一段路…
父親在長大成人的孩子心目中存留的影像記憶是什麼?除了背影,還有呢?華人世界存在著父教缺失問題,很多父親不管孩子,或者與孩子的關係不好。一項調查表明,華人的高中生將父親選作第六位傾訴對象,排在同性朋友、母親、異性朋友、兄弟姊妹、甚至網友之後。非常值得身為父親的你我深思。
孩子身邊的爸爸,
也許在遠方,或在咫尺旁的「遠方」。
失職父親與日俱增,有越來越多的父親行為像是在「遺棄家人」。上世紀末,《今日美國》聲稱,「在美國,無父家庭的數字冠於全球」。這其實是個普世的難題。
或許「遺棄家人」的用法,不能讓大多數父親接受,但是從我個人的錯誤經歷,以及許許多多研究調查顯示,今日台灣有為數不少、不同等級,或100%,或74%,或26%,或6%的「遺棄行為」?
無可否認地,許多父親與家人同住,養家活口。可是,正如法國《要聞》雜誌指出,「許多父親只讓家人溫飽就算了,根本沒有負起教養兒女的責任。」賺錢養家,應該只是父親的部分責任,不是嗎?
爸爸是孩子的奢侈品
奢侈品的定義,是市場上無論是質量或是消費價格,都是最高檔次的商品或服務。
爸爸的一句話,比媽媽同樣一句話講七次有影響力;西方諺語說: 「一個好爸爸,在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千百個好老師都重要。」
研究認為,爸爸對於孩子的性格發展,特別自我認同,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爸爸幫助孩子從心理上與媽媽分離,教他們如何控制自己的衝動與正確的表達,學習遵守各種規範和規則,同時爸爸還能幫助媽媽避免過度情緒化地處理她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尤其對於男孩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爸爸影響的需求會不斷地增強。
或許時代會變動,但是爸爸獨一無二的重要性卻是愈來愈受到重視與不可或缺。以往講到家庭親職角色,幾乎直接跟母職畫上等號,爸爸在家裡似乎只是個「賺取麵包的人」(bread-winner);在情感給予和生活照顧面,爸爸角色的功能十足不夠。
據美、英、德等國專家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幼時患「父愛缺乏綜合症」的孩子,長大後成窮人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學輟學率高達2倍,犯罪率也高2倍。如果是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親媽媽的可能要高出3倍。孩子的身高、體重、動作及反應速度,均要比同齡兒童落後一大截。綜合研究一致指出,爸爸的角色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
爸爸,你真是孩子難得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