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自殘?讓心裡的痛感覺不那麼痛

孩子為什麼會刻意傷害自己的身體?

心理專家表示,可能是受到虐待、霸凌或言語傷害,內心裡太痛苦了或情緒太強烈了,以致覺得活著不如死了算了,於是用一個似乎讓自己感覺不是那麼痛苦的方式,來取代心裡的痛苦和情緒的傷害。

通常第一次自殘的人,開始時並不知道自殘會有一種效果,就是當拿起美工刀、往身體某個部分割下去的時候,竟然會產生放鬆的感覺。

這種感覺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外在的痛苦暫時轉移了對內心痛苦的注意力,覺得心裡的痛苦沒有那麼大了,有鬆開的感覺。

另一個是,當真的用刀割下去的時候,身體為了保護我們,會分泌一些物質,具麻醉作用,使我們覺得不那麼痛。

心理專家說,在依附關係裡發現到一件事,就是當人們與所愛之人的關係破裂時,確實會感覺到極深的痛苦。

這個痛楚會活化大腦的扣帶皮層(Cingulate cortex),它連結了前額葉與邊緣系統,主管痛覺。自殘的時候,神經會回饋到大腦,告訴它——這裡受傷了。

這時大腦會開始釋放一些有麻醉作用的物質出來,使主管痛覺的扣帶皮層的痛感降低,覺得不那麼痛了,感覺比較舒服了,於是再用美工刀劃一刀、多劃幾刀。

了解自殘:父母需要知道

心理學專家說,自殺和自殘是不一樣的。自殘通常是在發洩心裡的痛苦,不排除可能有自殺意圖,或是非自殺性的自傷導致故意自殺。

一般而言,自殺是為了想死,但自殘是希望透過自我傷害的外在行為,暫時減輕自己內在的痛苦,讓自己覺得比較舒服。

外在形式會在皮膚上淺淺的割傷、燒傷或是咬傷,大部分是在手腕、手臂或腿部。有研究顯示,女孩比男孩更容易自殘。

通常會自我傷害,可能是憂鬱症導致,也可能是因為感到難以忍受的緊繃壓力、抑鬱、孤獨或憤怒,在情感和情緒上有著無法承受的痛苦。

或是受到虐待、沒有被支持被關心、過度嚴苛管教等,也或是父母親離異、父或母沒有時間照顧,或經常被批評、忽略、否定等等。

有些案例是父母經常為一些事情吵架。

或許父母不覺得這跟孩子有什麼關係,但對孩子來說,會讓他覺得父母根本不愛他,感覺沒有安全感,然後可能就會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但這個時候,父母又要把他拉出來、介入兩個人的吵架之中。

比如夫妻剛吵完架,媽媽就來找孩子講話,講說爸爸的不是。媽媽會覺得自己跟女兒、兒子關係很好,彼此是好朋友,吐吐苦水沒什麼不對,不然要跟誰說呢?

然而,媽媽卻沒有想過,這樣做,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他們會覺得很煩,又聽了這麼多,然後媽媽又會開始說這、說那。心理專家說,孩子在家裡怎麼會覺得開心、覺得快樂?!

如果孩子在學校遇到一些狀況,回到家裡看到父母關係又是這樣,爸爸媽媽連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又怎麼可能幫助他解決他的問題?因此回到家裡就什麼都不講,而父母又覺得孩子都不講,結果就變成孩子被夾擊。

也可能是孩子突然碰到一個比較有壓迫性的事件。

比如在學校的人際上遭遇痛苦。特別是青少年的同儕關係很重要,但青春期孩子又是很殘忍,有時講話會很尖酸刻薄,不留情面,加上自我中心,因此說的話可能很難聽,被言語霸凌。或是被同儕排擠,造成傷害,自己又沒辦法處理。

以上種種,可能導致孩子雙重被夾擊,於是用自殘來發洩。

同儕或社群模仿效應

近年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小學生有自殘行為,很大部分是來自同儕之間相互的模仿效應。

還有些線上遊戲,比如名為「MOMO挑戰」的恐怖遊戲,源自俄羅斯的藍鯨遊戲,以遊戲之名,引誘兒童青少年自殘。甚至在國中小校園,有不良人士用Line群組招募成員,引發警方和各界關注。

社交媒體也是「亂源」。根據一項研究,愈來愈多的美國青少年,透過Instagram分享他們試圖傷害自己的圖片。

一開始可能試圖與他人分享情感或心裡的傷痛,或尋求支持,但愈來愈多兒童青少年起而效尤,引發負面效應。甚至一位澳洲少女茉莉,14歲那年因在社群看太多自殘圖片而受激、自殺。

父母要怎麼做

許多時候,孩子的自殘行為可能是一種尋求幫助的方式,也可能是提醒父母或周遭人的一種方式——他正在經歷情感的痛苦或生命的傷痛。

當孩子覺得有人關心他、讓他感覺到有安全感,大部分的孩子是願意講出來的。很重要的,還是要回到父母跟孩子的關係。

有些父母會認為他們很關心孩子啊!問題是,父母如何表達他們的關心?孩子的回應和效果如何?

心理專家說,通常大部分的父母會自以為對孩子很關心,但事實是,孩子並不覺得自己被關心。甚至許多父母常常在踩孩子的線,卻不自知。

自殘的行為有時候很難發現,因為是秘密進行,而且是在相對容易隱藏的身體部分。心理專家表示,當發現孩子有自殘行為的時候,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跟孩子一起談。

記住,不要評判,不要表現得好像孩子的行為是無法理解的。很重要的是,父母也要願意改變。

這個改變,是要從孩子的角度、從孩子的感受去看到、去體會到——我的父母真的很愛我、很關心我。而不是從父母的立場、父母的看法,做了許多的事情,卻是讓孩子更感覺到挫折、感覺很生氣。

聖經的教導很實在,也很真切:不要惹兒女的怒氣(參考聖經歌羅西書3章21節)。當父母改變了,孩子自然就會改變!

延伸閱讀: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