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網路上獲得的虛擬成就感,很容易讓人掉進其中。身心健康諮商師魏兆玟老師建議可以做一些小小的事情,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成就感,積少成多,擁有更多的成就感以後,將會看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也就知道目標要往哪裡走。
現在的年輕人因為資訊爆炸選擇過多,可能使孩子反而覺得不自由,更需要父母親給予理解和認同,幫助他們找到究竟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非僅是提供物質上的需要和滿足。父母需要提供孩子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從中感受到肯定並建立自信。
讓替代性父母發揮對孩子影響力
魏老師直言在孩子的教養上並沒有給予孩子過多的對或錯,但是她非常認真地為孩子找到一位基督徒大學生擔任他們的家教老師,並做為「替代性」的父母及第三者溝通的角色。特別在孩子青春期階段,幫助他們了解孩子的許多情況,協助引導孩子做正確的選擇,是孩子的良師也是益友,為孩子帶來很大的祝福與影響。
促進世代溝通可以這麼做
楊聰財醫師表示,不同世代間確實會有很大的差異,要如何增進互動與溝通?楊聰財醫師認為如果有一個好的宗教信仰,可以形成家人之間共同的中心思想,更可以增進彼此的溝通。
第二個,運用現代科技組成同道合的群組彼此交流意見之外,也能建立一個混合式的群組,讓不同世代之間可以透過異中求同的概念,有共同的認識。
第三個是減少衝突。不是不要衝突,因為透過衝突可以增進了解,是進步的動力。但很重要的是,在衝突中一定要記得尊重的原則,不要謾罵。
孩子要能改變父母先要改變
魏兆玟老師認為孩子是知道在虛擬裡面是不安全的,這種不穩定的裡面很容易產生一些情緒障礙,感受到人際間的信任被瓦解,在得不到真實的滿足之下,逐漸脫離原本應該追求的目標。
網路問題、虛擬問題越擋只會越悶燒,與其一直對孩子說不要不要,不如鼓勵孩子做一些他喜歡或是有興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行一致和他們的真心鼓勵。
(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