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該主動承擔工作?一杯珍奶告訴你答案!

文/李思恩(資深企管顧問)

    面對職場挑戰,許多人常以「這不是我的職責範圍」來拒絕額外工作。但懂得主動承擔,超越負責,才能真正累積信任,成為團隊不可或缺的人。

    在許多公司中,主管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就是新世代員工「叫不動」。當被要求做超出原本工作內容的事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這不是我的職責範圍。」

    有一位電信門市店長分享了一個例子。他說:「我們現在的小朋友都叫不動。」怎麼叫不動呢?只要看到顧客手拿珍珠奶茶進店,全場員工都會緊張,因為根據經驗,珍奶幾乎一定會打翻。果然,有顧客一邊試手機、一邊寫資料時,不小心手一滑,整杯飲料灑在地上。店長立刻查看誰有空,請人去清理。結果一位年輕員工慢悠悠地回答:「這不是我的工作範圍,我是來賣東西的,不是來打掃的。」看似合理,但實際上,這與他的績效息息相關。

    因為門市業績來自兩個要素:來客數與客單價。當飲料灑滿地板,剛打翻飲料的顧客覺得不好意思,不想再停留,本來要多買配件的五千元銷售額就消失了;其他原本想進店的顧客看到環境髒亂,直接轉身離開,到隔壁店消費。來客數減少、客單價降低,最終導致業績下滑。看似與自己無關的事,其實直接影響自身績效。

    負責與當責的差別,其實就在「多一點點」。例如,一位測試工程師因前一手延誤導致無法準時完成測試,他回報主管:「因為前一手交給我時晚了兩天,所以我也只能延後兩天。」這是負責。如果他兩天前就主動去了解前一手的進度,發現可能延誤,並提前通知下一手,同時調整測試計畫,先完成其他項目,最終讓整體專案準時完成,這就是當責。

    客服的例子也一樣:第一位客服接到無法解決的客訴,只安撫客戶並轉交主管,這是負責;第二位客服除了安撫與回報,還主動查找問題根源,並聯繫相關部門提出改善建議,避免同樣問題再發生,這就是當責。

    當責,不是把所有事都扛起來,而是願意多做一步,讓問題減少、讓團隊更順暢。當你多做一點點,不只讓主管更信任你,也替自己爭取更多發展機會。

以上為訪談精華內容
想知道更多,擊這裡觀看完整影片!
(鼓勵訂閱真傳媒YouTube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謝謝!)

分享:
李思恩

擅長商業談判、跨部門溝通與衝突處理、領導變革與變革管理等,授課企業包括聯發科技、台灣大哥大、永豐金控、中國移動、聯想集團、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 美國杜蘭大學企管碩士、東吳大學法律碩士,從基層做起並曾擔任人力資源、行銷企劃、批發銷售、連鎖店經營主管,深諳各部門階級人員的溝通與談判,擅長將理論和實務結合。 著有「溝通力」、「思考力」、「用腦賺錢」、「笑傲職場十堂課」、「談判是無限賽局」(最新力作,教你創造長久利益的123法則,在無法一次定輸贏的職場、人際和人生中,打出好牌!)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