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只是心情不好? 其實是憂鬱在輕輕敲門

文/楊聰財醫師 (身心診所院長、心理衛教專家)

    感覺情緒低落,心情不好,人生覺得沒有意義嗎?這可能不是單純的心情不好,而是憂鬱症的前兆!

    什麼是憂鬱症呢?依照腦科學來講,不管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或環境因素,造成腦裡面很重要的一些俗稱的情緒內分泌,正確來說是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包括血清素、多巴胺、新腎上腺素。

    什麼原因會造成這種憂鬱症的發生?生理因素方面,比如說遺傳。我們目前從遺傳學研究發現到,當腦裡面有一些影響這種血清素正常運作的基因失調時,就會產生憂鬱症連續發生。歷史上曾經有發生過,三世代家族都有的狀況,有一部電影叫《時時刻刻》,你可以看到裡面三代憂鬱症,描述得很生動、寫實的一個影片。其次是心理因素,我們常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個性決定命運、也影響健康。我們看到有一些個性、特質的人,相對容易有憂鬱症。

    1. 追求完美的人:因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要求完美就常常會有挫折感。
    2. 鋼鐵人症候群:就是俗稱的「冠軍性格」,又稱爲「A型性格」,這個A不是血型的A,是Aggression(積極進取、攻擊性)的A,這種人什麼事情都要搶第一,他可能連上廁所都要跑第一,這種人因為時常緊繃,又不希望別人浪費他的時間,所以一天24小時、當48小時用,永遠在水牛精神過度的話,就很容易產生壓力、憂鬱的狀況。
    3. 神經質性格的人:可能風吹草動都會驚慌,負面的思考、內射性的思考,都很容易造成憂鬱症。

    環境因素部分,不諱言的,重大天災人禍,甚至伴侶去世等,很嚴重的哀痛反應,久了以後也容易產生憂鬱症;甚至有一些人是創傷後壓力障礙,這種疾病慢性化的話,若一直不好,個案也會覺得很挫折,也容易產生憂鬱症。

    憂鬱症典型的症狀總共有九個。最核心症狀有兩個,就是心情低落、做事提不起勁來;伴隨的還有生理症狀,比如睡眠障礙,想睡睡不著或睡了易醒,或者是食慾下降、體重減輕,有的人可能兩個禮拜就掉了八、九公斤;精神很散漫、有氣無力、欲振乏力等等;思考方面就跟自殺防治有關,會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感、很罪惡感,甚至就不想活了的念頭,產生自殺的企圖或自殺身亡。如果有這些症狀連續兩週的話,其實它就是臨床上,我們稱之為重鬱症的狀態。他務必要趕快尋求精神醫療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藥師來全面的協助。

    另外還有療程的概念,在教科書來講,一個療程最好是六個月。它的治療其實包括藥物治療,就是調整血清素、腦多巴胺或新腎上腺素的藥物,這些都不是特效藥,至少要吃兩週,慢慢會見效。其次是心理治療,我們常會建議做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去發現自己的一些思考模式、情緒管理、壓力應對,是否應該做適當的調整。環境的部分,親友的陪伴支持、傾聽、帶動很重要,我們甚至自殺防治會談到「一問二應三轉介」,所以個案如果懂得善用資源,加上親友的支持、懂得正確的紓壓,說話、唱唱歌、做運動、寫日記,這一些都能有效的改善。

    我們提一個案例,小美,是30歲出頭的上班族。她非常要求完美,老闆對她做事也很放心。現在因為關稅等等問題,工作壓力很大;在婚姻上,她感情生活碰到要論及婚嫁,但是這不是兩個人的婚嫁,而是兩個家族的婚嫁,她也造成了很多的壓力挫折。在這折衷之下呢,她覺得她能力耗盡,覺得怎麼事情都做不好,所以她出現哭泣、心情低落、情緒很差、做事提不起勁來,出現了憂鬱症的經典症狀。還好她的同事、還有她的主管有發現她的異常,趕快通知她的家人帶她去就醫。在經過醫師從生理、心理、環境的調整後,她也慢慢地恢復、改善復原,也懂得怎麼更好、盡力而為,不要過度,不要把自己耗盡,可以打八折的心理優待。

    在行動上,第一、我們需要自我覺察,自己常常做心靈的身心健康檢查,有心情溫度計來衡量自己是不是產生憂鬱症等情緒障礙;第二,如果發現狀況了,不要懷疑,盡快就醫、尋求醫療專業團隊,改善你腦神經傳導物質內分泌的失調;第三,善用資源,親友的支持陪伴也非常的重要。

以上為訪談精華內容
想知道更多,擊這裡觀看完整影片!
(鼓勵訂閱真傳媒YouTube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謝謝!)

分享:
楊聰財

楊聰財醫師是一位在精神醫學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他致力於推廣國人的心理健康,強調身心靈健全發展的重要性,並且積極參與相關的社會公益活動。他的專業領域涵蓋了精神醫學、心理衛生、親子關係、以及性侵害防治等。現為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院長、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臨床教授、衛福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專家顧問、台灣自殺防治協會理事、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監事等。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