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凱沁/再說好好「記得」

能好好「記得」並且持平論述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記憶受了時空間隔以及個人提取記憶的認知、理解和說明方式所影響。

我是一個習慣趴在桌子前讀世界的人,偏偏嫁一個可以騎腳踏車旅行,不怕陽光雨水的戶外愛好者。結婚幾十年下來,幾乎走遍了寶島上的大小景點。近年來,他常在舊地重遊時,喚醒溫馨的記憶,指指點點地記述後,以早就猜到答案的諒解口氣對我說:「妳都不記得了!」

我報以得意的回答:「記得!」!只是我和他記得的不太一樣。於是二人便坐著下來聊起彼時旅遊記憶,聊著聊,一起看過的花不一樣的美,淌過的溪水不一樣的涼,灑過的陽光更不一樣的熱。

好好「記得」確實是不容易的,特別是要喚回較複雜且帶著主觀情緒的記憶時,為了塡補時空間隔裡的模糊地帶,想像力會幫助記憶力,而讓記憶力在敘述時,會把事情說得更具事實性,更加引人入勝。所強調的可能是彼時該說或該做的,而非確實說過或做過。

起初些許記憶與事實的出入意識感在說著說著便給淡化了,加上人類潛意識中對於正向看自己的渴望,無意間記憶被自我的認定、解釋、說明、決定,甚至被自己的情緒所馴服了。

詩篇裡的詩人一面向上帝呼籲不要記念少年所犯的罪愆,懇求不要忘記應許的慈愛,同時也向自己的心囑咐不可忘記神的恩惠。

記憶幫助人在過犯之後不重踏覆轍,在危險中記起重生的路,而且好處多多。

記憶幸福滋養心靈,記憶溫柔安撫驚嚇,記憶成功喚起士氣,不管神與人之間或者人與人之間,都需要藉由記憶維持彼此在心裡的地位與溫度。記憶太重要了!所以不容記憶被仇恨馴服,被情緒污染。

惟有真實純粹的記憶才能給出神與人之間公義與恩典的看見,以及人之間的冤曲才得以洗刷,恩情得以讚美。最後遺忘才能成為寬恕的句點,才能帶來握手言歡和解的慶典。

這一切都仰賴真實的記憶。

 

延伸閱讀:

分享:
林凱沁

正道神學院教牧博士、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美國阿肯色州理工大學教育碩士,逾30年輔導工作經驗,也是佳音電台「快樂送到家」節目製作、主持人,著有《情緒的鏡子》、《記憶的鏡子》、《一定要原諒嗎?走出錯待的9個故事》(原書名:中年重生,修訂版)等書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