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聰財醫師 (身心診所院長、心理衛教專家)
身體不舒服找不到病因嗎?小心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是身體很重要的系統,可分爲加油的「交感系統」跟剎車的「副交感系統」,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每時刻都在用它。舉個例子,像我在錄影的時候,我需要全神貫注、保持警覺,這時候交感神經會比較活化一點;交感神經能讓我集中注意力,血壓、心跳可能比較快,但卻可以讓你保持有活力的狀況。然而你不可能永遠一直在交感神經過剩,因為交感神經過剩,光是睡不好覺,你就很麻煩了。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換副交感神經來主導。副交感神經就是我們身上的煞車器,是讓你能夠穩下來、淡定下來、平穩下來,睡覺的時候就是需要由它來主導。
現代人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很常見。自律神經失調包括生理、心理、環境、靈性等因素。舉個例子,有一位在職場認真工作的婦女。她又是三明治世代,上有老、下有小,又有職場要奮鬥,可能又恰巧碰到中年,就容易發生自律神經失調,因為她蠟燭多頭燒,腦袋裡有一堆的石頭,可能有先生、事業、小孩、爸媽、公婆等等,這些都會造成壓力過大,這時就很容易造成腦袋堆石頭,石頭一堆多了,自律神經就失調了。
如果你常常身體不舒服,卻找不到病因,很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舉個例子,腸胃道是人的第二大腦,有一個概念叫「腦腸軸」,也就是說腦袋跟腸胃道有很多的神經軸是連在一起的,所以自律神經失調時,可能引發的症狀是腸躁症。比如考生,大家在認真地準備考試,但你卻認真地上廁所,因為你覺得好像要拉肚子,這些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其他包括頭痛、頭暈,頭重、耳鳴、頻尿、胸悶、心跳加快等等,也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雖然不是一個疾病,但它夾雜在很多疾病中所產生的問題。身心方面,比如說: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嚴重的時候會有恐慌症,恐慌症就是一個急性焦慮、好像要死掉的感覺,喉嚨被掐住的感覺、心跳跳很快、肌肉緊繃、出汗、坐立難安等等,這些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都會身心相互影響。
自律神經失調,最理想的是找身心(精神)科,有醫師、護理師、藥師、心理師、社工司、職能治療師等等一起幫助,從不同的專業,從生理、心理、環境、靈性的因素來調理。比如說,你會不會認床?有些人是隨地倒頭就睡了,但是有些人換一個床,他就睡不著,這種很容易很敏感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律神經比較敏感。但是敏感不是壞事,我們要讓它優點極大化、缺點極小化,所以自律神經失調是有儀器可以檢測的,加上適當的心理陪談,譬如男生最常見的是「鋼鐵人症後群」,明明壓力很大了,都說「沒事!我一定強!」女生則是「章魚性格」,就是人只有兩隻手,但你恨不得有八隻手、關心十件事,這些都很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透過心理師跟你做一個交流,從交流中,了解你的思考模式、情緒管理,教你把優點拉出來、把缺點減下去,慢慢養成習慣,就會讓自己比較安然自得。
講到生理,如果真的很干擾的時候,可能要有專科醫師開一些調整情緒的藥物,可能是焦慮、憂鬱,或GABA神經抑制劑等等,讓你的自律神經比較淡定,不會過度的焦慮,這些都是有方法的。其次,親友也很重要,親友可以陪伴檢查、聽報告的過程,互相當天使、當最佳助教,然後也能夠陪著他說話,唱歌、做運動,做腹式呼吸,睡覺前寫心情日記、感恩日記等等,這些做好的話,其實自律神經就會慢慢穩定下來。
以上為訪談精華內容
想知道更多,點擊這裡觀看完整影片!知道更多,點擊這裡觀看完整影片!
(鼓勵訂閱真傳媒YouTube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