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無法拒絕別人的人嗎?

當別人對你提出要求或對你有期待的時候,你的回答通常是「好」還是「不好」?

有些人會慣性地說「好」。為了符合別人對他的期待、對他的要求,他必須花許多時時間、許多力氣去滿足這些期待和要求,而沒有照顧到自己甚至忽略自己,以致可能引發心理上的憂鬱、焦慮或身體上的疾病等等。

心理專家表示,這些狀況通常有它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源自原生家的一些模式,或是對自我角色的設定。

比如我要當一個好媽媽,所以要照顧好孩子的什麼什麼…;我要當一個好老師,所以對學生要怎樣怎樣…;我不要當一個被人指責的人,所以我要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等等。

這樣的人總是會對自己有一些想法、期待和信念,使他對別人的期待和要求有固定的反應和模式,以致無法做出一個適宜的區分。

一位看起來很正常的先生,經常被家人同事指責做事拖拖拉拉,總是拖延答應要做、要完成的事。原來是這位先生不太會對別人提出的要求說「不」,只要有人請他幫忙,都會說「喔,好啊!」其實根本沒有想清楚、隨口就答應對方。

而當他開始想這件事要怎麼做、有沒有時間做…時,才發現根本沒有時間或無法做,但他又不能夠回過頭告訴那人說「不好意思,我沒有辦法!」於是在他還沒有想出解決辦法之時,時間已經到了,或是因為承諾過多,想著想著…就忘記了。

事實上,這位先生並不想要拖拖拉拉,但是為什麼會答應呢?因為他覺得別人有需要的時候就應該幫助這個人;或是要先顧慮別人的需要然後才來想自己的需要,也或許他根本不曉自己的需要是什麼。

結果承諾過多、承擔過多、答應過多,卻又做不到,反而造成同事或家人的抱怨或負面的評論。

如何說「不」?

在學會拒絕這件事之前,要先能夠認識自己,知道自己並接納自己。

心理專家表示,必須先對自己有一定的認識之後,才會知道:我做這件事情是不是能夠符合我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還是,我只是想假裝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當自我了解之後,才能夠接納自己,然後才能夠說出「不」,才能夠拒絕別人。

比如有些人會覺得「要當好人」、「要當上帝的好孩子」、「要做一個分享愛的人」…因此當他人對有他有要求時,他無法說「不」、無法拒絕,以為一定要滿足對方的要求才是上帝的好孩子。實際上有可能上帝並沒有這樣認為,也沒有設定他要做所有的事情。

以基督信仰來說,跟上帝之間的父子關係是不會變的,但是,除非我們真知道自己是從上帝而出、是上帝的創造,與上帝的關係永遠不會改變,並且很確定無論我做了什麼,都是上帝所造、是祂所愛的。

如果無法完全確定這點,很容易就會落入要靠自己來界定標準,來證明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證明自己的價值、自己的重要性、自己的什麼什麼…,如此,很自然地就會想要比較、想要抓住一些東西。

但問題是,這些東西並無法真正證明我是怎樣的一個人,因此反而在當中失去了自己真正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在說「不」之前,一定要先能夠接納,接納自己確實是很有限的,接納自己會犯錯,而且也會被罪(過犯)所傷害,畢竟我們處在一個有罪的世界裡面。

在原生家庭,小時候我們或許會認為父母就像神一樣的存在,似乎是無所不能的,但這是因為當時年紀還小、有很多的不能,然而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了,有可能也成了自己孩子的爸爸媽媽,而我們,就如同我們的父母一樣也是一般人…

許多人就是因為深刻察覺並體會到這一點,打開了自己的心結,因此能夠跟父母和好與和解,走向了寬恕與自由之路。

先想好再說「好」

心理專家提醒,當人們在面對他人的期待或要求時,大部分其實沒有機會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想做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很多時候人們會給自己一些很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大多時候可能不是真的是這個理由。

在說「好」之前,先問問自己:這件事情我真的想做嗎?我想要做的原因是什麼?

只有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意願,接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對別人說「不」,真正地學會「拒絕」。

 

延伸閱讀: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