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睡眠是九十分鐘一個週期,前半段是從一、二期的淺睡,再到三、四期的深睡,這時候眼睛不會動。接著會進入一個動眼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夢的時間,每一階段都有它的功能。一般來說,最好的睡眠時間是六到九小時,以九十分鐘來講,六小時就是四個週期,如果你有帶睡眠記錄的相關裝置,要知道,深睡期差不多一個小時就算是很穩當了。
不過,在台灣,我們常強調「水牛精神」,所以我們都是過度的緊繃,導致睡眠障礙非常普遍。根據去年精神健康基金會做的調查,有40%的受訪者都說自己受到睡眠困擾的干擾。
我們把睡眠分為三種情況跟大家分享,第一是入睡困難,第二是睡了、容易醒,第三是整夜淺眠。首先,先談最常見的「入睡困難」。我們通常定義是:「上了床,希望能夠在30分鐘內入睡。」為什麼30分鐘內沒辦法入睡呢?我們常笑說,這是因為你學了古代曾子三省吾身的習慣,想今天做了什麼、沒做什麼,明天要做什麼等等。這種習慣,千萬不要躺在床上想,因為這會造成睡眠不好。因為你躺在床上想,腦袋沒關機,但身體已經放鬆了,等到你決定要睡覺的時候,完蛋了,這時候腦袋跟身子不協調了。
我們上了床、要訓練腦袋關機。最簡單的方式是默數一個簡單的數字。比如我喜歡默數1,那你就是11111111,同時搭配腹式呼吸,簡單講就是鼻子吸氣、嘴巴吐氣。放鬆、慢慢做,讓腦袋能夠好的關機。
第二是睡了、容易醒。譬如中年男性常見的困擾是攝護腺肥大,所以半夜會起來尿尿,之後再睡就睡不著。或是有些人有似是而非的觀念,以為睡前一定要喝兩公升的水,不然容易中風,這都是不符合生理學。正確應該是,睡前四小時要限水,才不會半夜起來尿尿,再睡睡不著。
第三是淺眠,就是你雖然整夜躺在床上,你也躺六到八小時,但是你覺得你沒有深眠,你好像一直在做夢。這些睡眠障礙其實最常見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壓力跟負面情緒。然而壓力跟負面情緒所造成的睡眠障礙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冰山下的原因還需要處理清楚。
所以,晚上要睡好覺,白天務必要做好幾個工作。第一是運動,運動可以提升多巴胺、血清素、腦內啡、新腎上腺數,其中血清素跟睡眠是很有關係的。每週至少運動三次,一次至少30分鐘,每分鐘心跳130下,最好出汗等等。中度的有氧運動,包括慢跑、快走、騎腳踏車、游泳、打球或是跳舞,還有現在最流行、最鼓勵的超慢跑。第二是適當的午休,但是不要睡太久,不要超過一小時。第三是留意自身情緒及壓力來源,適時尋求專業協助,建議你可以養成好的習慣,寫睡眠日記,都會很有幫助。
以上為訪談精華內容
想知道更多,點擊這裡觀看完整影片!
(鼓勵訂閱真傳媒YouTube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