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暴中看見美善的力量

這個世界,正在面臨一個完美風暴形成的階段。

投入跨宗教靈性與思想對話逾十年的林瑋玲老師表示,目前的世界已經進到一個特別的時期,不單是疫情,還有氣候變遷的各樣考驗,以及戰爭的可能性等等,都在增加一切的惡化。

面對世界不容易的考驗,加上個人、家庭可能面對的問題和挑戰,最後都會檢驗一件事情,就是:人在面對問題時,會如何思考?

我們是否單單只是把問題焦點放在處理生活,而忘記了生活其實是人生命的一個面向而已?!林瑋玲老師說,最核心、能夠讓人不斷勝過生活挑戰的,是我們的生命內涵和能力。

生命本質的探索與關顧

千百年來,哲學家一直對人是什麼—特別是靈魂的本質—爭論不休。在哲學、神學、心理學的範疇當中,各自有不一樣的答案。

對心理學及醫療科學來說,更多重視的是身和心的部分,至於最核心的靈性,也就是人的靈魂這個部分,不是一個容易解答和處理的問題。

關於心靈的關顧,早在西元前5世紀,古希臘人就把身體的護理跟靈魂的關顧分開來。

哲學家柏拉圖說,身體的醫生,是藉著醫術來醫治身體;而靈魂的醫生,則是藉著言語來醫治靈魂。因之,古希臘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學問——修辭學。他們把它看成是一種魔法,認為小心的措辭,對安撫和淨化靈魂,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蘇格拉底被稱為是一個靈魂的醫師,psychiatrist(精神科醫師)一詞,便是由古希臘字psych所衍生出來的,原意就是「靈魂」。他說,你們最要關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或財產,而是如何讓靈魂得到最大的福祉。

這樣的觀點比佛洛伊德的談話治療早了2500年。

心靈關顧,在17 、18世紀啟蒙主義,也就是科學發展之前,一直是由教會的神職人員來關顧,但是在西方信仰衰落之後,心理治療便從心靈——專注於面對自己內在的罪,而轉變為醫治病態的心理。

今日常常很容易用心理學來取代宗教所遺留下來的靈性真空,事實上,這可能也是一個迷思。

神學和哲學所談論的,是形而上的,難以用科學實證的方式來面對。以至於有時候,心理學可能會很容易地落入到過度簡化為元素論的情況,認為世界的組成是由地、水、火、空氣等元素所組成。

如此,靈魂、意志這類純理論的實體,不再成為探討的對象。尤其是當行為學派興起,主張用客觀的方法來研究人的行為,重視實驗和觀察,這樣的做法,就有可能直接把人的行為對等於動物的反應,以致過度把人簡化。然而,人除了動物性的反應之外,絕對還有其他的、更麻煩(複雜)的地方。

靈性有難以想像的力量

今日的心理學已經做了很大的修正與整合,不再單單以元素論來看人,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界,開始去面對過去所忽略的——關於靈性的層面,可能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一些影響。

腫瘤學家西格醫生(Bernie Siegel, MD),在免疫學和身心健康的上面,讓人們注意到精神官能免疫學,它已證實情緒會影響免疫系統。

因此,過去將身體和心理過度的二分,其實是一種誤導。因為人類更深度、核心的心靈(靈性)層面,能夠對人的整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

比如人在經歷喪親之痛以後,免疫系統會出現極大的衰弱和壓抑。但是從正向來看,研究實驗發現,當人們在觀看德瑞莎修女在照顧痲瘋病患的紀錄片的時候,會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這無關乎你是不是天主教信仰的人,都能夠刺激人的生理的免疫系統的反應。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狀況呢?西格醫生說,因為靈性。靈性是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中,找到平安和快樂的能力,也是讓我們感受到,一己之性格雖然不完美,卻是可接受的。這種平和的心態會生發出創造力,又可以叫人有能力付出無私的愛。

所以西格醫生說,對他而言,接納、信心、饒恕、和平和愛,是界定靈性的特點。而這些特點,經常會在那些得著重症、卻能夠出人意外痊癒的病人身上出現。

當解釋人的心靈領域的時候,會發現人的每一個方面,都不是獨立存在的。

身心靈一體:靈為關鍵

對人來說,如果把屬乎靈性的這個部分給忽略、給挪走,而只留下身跟心的時候,這餘下的部分,餘下的人格,是微不足道的。如此,人將不配被稱為是一個具有創造主的形象的人類。

換言之,人的心理,是人——這樣一個存在的一個次要的機制。而人的存在,沒有比更簡化為只有身體,來得更貧乏。

林瑋玲老師強調,絕對不要在處理生命裡所遇見的問題的時候,只用「身體」的需要,甚至只是「心理」的需要,來做為關顧。因為單以軀體為關顧的目標,充其量只是一種減病的行動,稱不上是追求全人的健康。

追求全人的健康,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到所謂的「心靈」的關顧,尤其是靈性所能開啟的作用,需要我們重新重視和學習。

從這個角度來說,靈性或說信仰—這個層面,在身心靈這三個部分當中,是最重要且最具有能力的一個部分。

當一個人的身體得病、不舒服的時候,會影響人的情緒,也會使人的靈性低沉。然而,當人在面對極艱難的處境、身心不得自由之時,是有可能藉由靈性的得著力量,以至於能夠翻轉,甚至可以勝過身心所處的一個非常不理想的狀態。

也就是說,靈性所處理的面向,是超越「自我」——自己所能夠有的力量。因此,宗教所面對的信仰、所處理的內涵,指的就是那個超越自我,而且是與自己存在的意義相關的那個部分,這是一個比較奧秘的一個內涵。

這個內涵裡頭,充滿了生命的智慧,以及超越人所能夠理解的力量。

林瑋玲老師說,這就是為什麼免疫學發現,當愛、關懷、意義等類…能夠得著滿足的時候,會產生一個極大的治癒能力。因此可以說,靈性就是一種深層的渴求,最終能夠帶來超越自我的滿足。

在信仰中經驗美善的力量

在宗教的內涵當中或是宗教的行為裡面,包括一個人的祈禱、一個人透過詩歌,產生對於至高神聖的上帝的一個敬拜,並且在讀上帝的話語(聖經)裡頭,與至聖的能力做一個連結的時候,能夠讓人得著生命,並且找著自己的生存意義、自己的身分。

與生俱來的人生意義跟自己的身份跟歸屬的關係,得到一種安定的時候,這個時候,所能產生的一個巨大的力量,是可能提升人的心情、情緒、心理,以及身體的軟弱,以至於能夠帶來整全的力量。

在面對人生的艱難、世界各樣問題的考驗之時,不單是從生活、飲食、讓自己情緒愉快的活動等層面來處理,這不是壞事,但真正能夠讓自己面對艱難和考驗的,是我們在靈性的活動與靈性的操練上幫助自己,與超越自己的那樣一個神聖的力量相遇、相連結。

這是為什麼許許多多信仰的活動具有極高的價值,需要認真的理解和經歷。

建議去聆聽詩歌,去接受美好的禱告或是閱讀美善的禱詞,多看一些美善的人們所做的、所展現的生命關懷和無私的愛,無論影片或文字。

或是直接閱讀上帝的話語、聖經的內涵,尤其聖經裡有非常多美好的禱告。這些都會很大能力的幫助我們整合整個人的力量。

林瑋玲老師說,當我們內在精神的力量能夠與超越的上帝連結的時候,對心理的層次,對身體的免疫力,有非常奇妙的提升與整合的力量,會大大幫助我們面對生命裡的各樣艱難。

 

(文字整理)

林瑋玲 老師

美國富樂神學院教牧事工博士;台大哲學系文學士

靈糧神學院專任老師,主授教會歷史、靈修學等;台大教育推廣中心靈性統整課程老師;高中教師生命教育師資培訓老師

延伸閱讀: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