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和恐懼是正常,小心這些症狀 焦慮是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危險事件或威脅而感覺到恐懼,是一種預期性的,通常與過去的經驗、過去的想法有關聯。而恐懼是立即性的,是當下所帶來的威脅反應。一般人想到焦慮和恐懼時,會覺得是一種負面的感覺。有研究發現,有些人的腦部有些狀況,導致沒有恐懼的感覺,以至於在面對一些危險時,是不自知的。因為不知道是危險的情況,反而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恐懼有一個功能,就是使我們知道危險的存在從而避免危險,或是在面對危險時,能採取行動使自己得以存活或避免受到傷害。恐懼和焦慮就像吃飯、睡覺、呼吸一樣正常,但是當過度的時候,就可能造成一些問題。心理學專家說,不是要完全消除恐懼或是要完全消除焦慮,而是要適當的使用恐懼和焦慮,如此,將幫助我們可以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活得更健康。焦慮過度嗎?身體會有症狀當經歷一件事情,感覺到緊張時,會覺得心跳加快,嚴重者會感到心悸,甚至胸燜、胸痛,呼吸急促,或窒息感。有些人還會頭昏或拉肚子,或噁心想吐,還有人會突然冒冷汗或盜汗,甚至有些人的身體會有疼痛或麻痺的情況,甚至失去感覺。心理學專家說,這些都是嚴重焦慮的生理症狀,是交感神經旺盛時所帶來的影響。如果這些症狀對個人沒有太大的妨礙,比如感覺心跳加快,但在可以忍受的範圍,而且可以正常運作,這時只要放鬆,做個深呼吸,就可以調整回來。但是,如果已經無法控制,比如一想到什麼事情就會很焦慮、很擔心,然後開始拉肚子、噁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這時候就要好好面對及處理,因為這些生理症狀的產生,表達的是:我正在焦慮。焦慮的心理症狀除了生理症狀,還有一些其他症狀。可能有些人會開始擔心,一直在想萬一怎樣怎樣,或一想到怎樣怎樣,就會覺得很困難、很難調適,感覺自己沒有辦法控制或沒有辦法做到。會害怕別人對你有負面的評價或不好的想法,或突然想起過往一些令人害怕的經驗。心理學專家說,當開始有很多這種想法或是情況出現的時候,其實都是焦慮所帶來的認知症狀。當人焦慮時會影響腦部運作,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愈緊張、愈焦慮,愈不知道現在正在做什麼,產生一種好像忘東忘西、記性變差的感覺。實際上並不是記性變差,而是注意力無法集中,以至於沒有辦法注意到正在發生的事情,也就沒有辦法記得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可以自我觀察,最近是不是很容易忘東忘西,或是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常常閃神,或是腦袋經常一片空白,感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或狀況?如果有這些症狀,就要考慮是不是正處在焦慮的狀態中。行為反應也會有狀況除了認知症狀,可能還有一些行為的反應。比如開始有逃避的行為,不去想它或是不要管它。對職場人來說,可能就是拖延工作,把任務放在一邊,不去做、不去管,然後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或是雖有需要卻無關緊要的事情。或是有些人會持續感到緊張、坐立難安,睡也睡不著,吃也吃不下,然後一直找人討論,或是一直講話或做東做西,就是無法安定下來或安靜的想想。更嚴重的情況是,有可能在面對工作或任務的時候,突然變得無法運作或沒辦法做事,整個人僵在那裏,甚至在表達溝通上都有困難。在情緒感受上,會緊繃、害怕,覺得很不耐煩。察覺是治癒的開始當發現有難以控制的焦慮或恐懼,可以先試著覺察自己的內在感受和身體變化。問問自己:我對什麼感到焦慮?身體有哪些感覺?我在想什麼?有哪些情緒反應?不要專注在無法改變的事情,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讓自己更好的感覺上。做一些有助緩解焦慮、恐懼的事情。比如與朋友、家人談談,做深呼吸或腹式呼吸、寫日記、均衡的健康飲食、好的睡眠,以及規律運動幫助身體放鬆,都是很有幫助的。信心的禱告有助心理健康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者和參與教會活動有與更好的健康習慣有關,包括減少吸菸和飲酒;而靈性(禱告)有助於調整情緒。美國貝勒大學一項新研究更進一步指出,對上帝「品格」的信念決定了禱告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對許多真正認識上帝的屬性並有堅定信念的人來說,他們相信上帝充滿了愛和保護,是安慰和力量的源泉。在禱告中,他們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感到一種安全的依附,在情緒和情感上真實地感到安慰,從而減少焦慮的症狀。 分享: 文章關鍵字 情緒管理 健康生活 心理健康 焦慮 FB留言 延伸閱讀 陳永儀/活出最好版本的自己 進兩步退一步的感覺別沮喪,改變需要時間 錢玉芬/渴望被愛被理解,別再用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