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改變了人與食物與關係的距離

餐飲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反映社會的一個面向。當家庭小型化以後,大家幾乎都是在外面買食物,這時候思考的就不是家庭,而是個人,越來越想:我想要吃什麼。某個程度是滿足了個人的需求,卻失去了家人互相之間的包容、體諒和分享。同時,當飲食國際化、現代化和速食化了以後,也帶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餐飲產業可以分成三個區塊。一個是內食產業,就是在裡面吃的意思。

相對於內食,就有外食,就是餐點是別人準備的,當場就在那邊點菜、用餐。講究的是餐點的特殊性、環境的特殊性,以及餐飲的體驗、服務跟餐飲本身的特色。

在這個中間有一種產業,叫中食,是一個外帶外送的產業。消費者買的是餐點的功能,不是餐點的服務。

餐飲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反映了社會的一個面向。

比如現在的家庭越來越小,許多年輕人在外地工作,內食的機率越來越低。而內食本身,應該是凝聚家庭、凝聚情感的一個很重要的紐帶。

而年輕人不做飯,因此不了解食物,被超商、被一些製作好的工業化產品把他們的口味給吃壞掉,也因此很難理解食物的原味到底是什麼。

比如辣這件事情,舉中國例子。早年在南方、上海一帶是沒有人吃辣的,辣只有在四川重慶,在內陸一些地方會吃辣。但當開始有很多內地年輕人跑到沿海各地以後,食物裡面開始有辣,然後原本不吃辣的人開始吃辣,最後回不去了,就變成吃辣,最後只有辣。

口味的改變,也是人口移轉的一種改變。

當家庭小型化了以後,大家都是在外面買食物,這個時候思考的就不是家庭,思考的是個人,越來越想:我想要吃什麼。一家三個人可能要吃三種不同的東西。這個過程雖然是好的,滿足了個人的需求,某種程度,又失去了家人互相之間的包容、體諒和分享。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個人餐、個人火鍋,可是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反而變遠了,情感也變得越來越冷漠。其實應該是回家一起吃飯,一起分享,會覺得食物變得更好吃。

現在年輕人很多不做飯,對食物的來源不了解,加上食物的製造者為了能夠把產能變快、變大,以致吃到的食物種類,就越來越少。

以番茄來說,原生種有200多種,可以現在能買到的大概只有十幾種。因為被後淘汰,最後剩下來的,是適合長途運輸、長期保存,但口味上已經沒有原本番茄的味道。

這是現代人的一個悲哀,因為我們跟食物的距離變得很遠;而人跟土地跟食物應該是要非常接近的。

在國外,很多年輕社區或都會區會割出一塊地,讓年輕人去認養、去種植,去看到從種子到發芽到結果的過程,重新去體驗創造這件事情,也是食物溫度的一種表現。

食物也是一種強勢文化。某個程度,是對另外一種文化的侵略。

早年台北中山區開第一家麥當勞的時候,大家蜂擁而至,中國大陸第一家麥當勞開在北京的時候也是這樣。不是大家愛吃漢堡,而是想要體驗美式文化。這是一種強勢文化,也因為如此,很多小店,特別是有特色的地方小店越來越少。

現在,大家在世界各地都吃到同樣的產品,好處是讓消費者不會踩到雷,但它有極大的缺點,就是選擇性越來越少。

國際性大品牌也擠壓了個人小店,以及附近餐飲店的生存空間。比如食物變得很貴,原物料成本非常高,這時候,大公司跟大的品牌、體系可以藉由長期佈局、風險轉嫁,例如可以用期貨的方式來穩定價格,可以跟農民契作、契養。

個人小店則完全沒有這樣的能力,它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最後可能因為不符合成本而致歇業,很可惜地就此失去一家街邊跟社區有特色的小店。這是國際化、現代化跟餐飲速食化了以後,帶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星巴克是一個外來文化,台灣的珍珠奶茶也強勢到世界各地去,會發現,餐飲本身會對社會造成一代人的深遠影響。

現在韓劇非常盛行--韓流,導致韓式料理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流行,這就是一種餐飲結合文化的一個強勢發展。

幾件事情提供參考:

第一個,我們不要被大眾媒體拉著走;不要被這個時代的潮流拉走。

比如我個人認為吃到飽這件事情是不可取的。某種程度,它很打中人性,就是我們的貪婪、永無止境的慾望。明明肚子已經非常飽了,眼睛看到了,就還是想要吃,對身體造成了很大的負擔跟壓力。

第二個,我們要了解食物。

舉個例子。很多人喜歡吃和牛或者是鵝肝。其實,和牛是病變的牛,鵝肝是病變的肝。為什麼是病變?

以日本和牛來說,一開始是吃草料的,但肉的油花會呈泛青色,於是在屠宰前兩年,會開始讓牛減少運動,並餵食各種人工飼料,讓油花變成非常雪白。這些是脂肪肝病變後的油花,吃得越多,對身體的負擔會越大。

做為消費者,我們應該要理解什麼是健康的、什麼是不健康的。我們要選擇對我們更健康的食物。

第三個,我們應該動手種植一些自己吃的食物。

我們要知道食物從哪裡來?我們要問業者,食物從哪裡來?要多去問問題,要知道食物的來源在哪裡?每一個調味料又是如何?這些都會是未來的趨勢。

我們理解食物,了解食物的來源,尊重食物,讓自己多多跟食物之間產生關係。

對於吃這件事情,就更能夠符合我們原本跟食物之間該有的一個關係。

(文字摘要整理)

 

林峰/悟饕池上飯包執行長
加拿大Simon Fraser 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任美林證券分析師、美國Accenture企管顧問公司顧問師

 

職場與信仰- 對談講座系列

<宜蘭場>
9/2 (六) 13:00-15:00
餐飲與時尚行業的反思

9/2 (六) 15:00 -17:00
老闆心中的好員工

<台中場>
9/9 (六) 16:00 -18:00
信仰中的婚姻

9/9 (六) 19:30-21:30
躺平世代的信仰反思

報名:https://forms.gle/QudMNiJ9wLHHM5Ki9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