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與成績重要嗎 ?

華人的父母親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小孩從很小的時候就報名一堆才藝班與補習班,深怕別人的小孩都有學,自己的小孩會輸在起跑點上。除了才藝班與補習班,華人父母對小孩的學歷與成績特別在意,認為只有上了好大學才有好的未來與發展機會,所以不斷補習與學習考試技巧,逼著小孩要考高分進入名校就讀。其實這種現象在亞洲的開發國家中比比皆是,所以在這些國家的教育市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補習班特別多。這種現象真的是對的嗎 ? 難道教育真的變成只剩下考試與文憑嗎 ? 到底教育與文憑,哪一個是主角,哪一個是配角呢 ?

難道真的學歷比較好的人真的未來發展比較好嗎 ? 或是說成績比較好的人就有比較好的未來發展嗎 ? 台灣的大學在全世界的評比常常排在以色列的大學前面,台灣國高中生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測驗(PISA)在數理方面的成交往往比以色列學生的成績好,但台灣的學生在PISA面對失敗態度的測驗裡,卻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的學生,而以色列學生則是認為失敗愈多離成功愈近。如今的以色列已經是全球創新之國,台灣呢? 台灣的教育界及所有的父母是否該思考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文憑與考試,文憑與考試比起將知識內化與實用要顯得微不足道。

父母對孩子學習的處理方式也很重要,是陪伴不是強迫。以我自己的求學過程為例,現在回想,對我有用的課程都是我自己感興趣,且自己去學習的,至於那些我不感興趣但又被逼著一定要去學的課程,即使我有天份,但最後卻是一輩子也不想碰,例如鋼琴。我從小就被老師鑑定為對音樂有天份, 我小學的時候聽完一首曲子就可以很快的在鋼琴上彈奏出這首曲子,也因為發現了我有這樣的天賦,所以父母親之後就一直逼著我要長時間的練習鋼琴,即使我想花時間在別的嗜好上,也因為要上鋼琴課就必須放棄其他的娛樂。從此我就開始對鋼琴產生了反感 甚至到最後就硬著性子不學習了,當然我現在看到鋼琴也不會有任何的興趣了,這就是被逼著學習的結果。所以我建議父母不要用強迫的方式來讓小孩學習任何東西,要讓小孩自己產生興趣去學習,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不是痛苦的。

註: PISA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為OECD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自1997年起籌劃,此跨國評量計劃從終身學習的面向來看待教育的真諦;包含正式與非正式的環境,諸如正規課程,課外社團,家庭環境,學校氣氛等。

分享:
林榮恩

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也是一位創投人與教育工作者,他期待藉由正向影響力投資,轉化與影響社會,更希望藉由台灣與以色列的合作,打造台灣成為整合猶太教育與華人教育的示範點,也讓台灣結合以色列,成為創新創業的試驗場域與成功商業模式的輸出基地。 他曾參與創辦暟能頤恩集團,旗下的事業如下: * TXI Center 台灣以色列投資合作中心:Taiwan x Israel to Transform x Impact world. * EON Center 頤恩萬國教育中心(以色列):整合猶太教育與華人教育的推手。 * Canaan Capital 暟能世紀影響力創投:從事正向影響力投資的股權基金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