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的權利

在聖經中,有段描述浪子非常經典的比喻,描述小兒子向父親要求分家業,父親把產業分給大小兒子,小兒子帶著一切所有的到遠方任意放蕩,不久就耗盡所有,最後只好幫人養放豬隻維生。困頓飢餓中,才突然醒悟自己過去的愚鈍選擇,最終決定回家向父親認錯、和好。

過去,我比較多專注在這故事中大、小兒子的心態行為,或是父親對小兒子的慷慨接納。隨著家中孩子逐漸長大,埋在生命成長裡的莫名動力,似乎使他們對規則開始懷疑、甚或走出安全區,選擇了一些父母看來不甚妥當的行為。而隨之而來的失敗低谷經驗,也總讓孩子自己和家庭面對一波波的迎頭大浪。

在這浪中,卻突然讓我想起那位父親,他的心裡,面對孩子離去的選擇,究竟是怎麼想的呢?事實上,聖經中並無更多著墨父親的內心,反倒是當父親看到小兒子破爛狼狽一身返家時,表現出極大的接納與喜悅,兩父子重逢快樂無比的描述,實在讓我感到動容。

內心突有另一聲音問自己,若這父親拒絕小兒子分家產、離家,這故事又會如何發展呢?想保護孩子,能少走一些冤枉路,是為父為母自然的心態。假使這小兒子未曾出走離家,經歷過浪子的生活,他的一生能否體會自己的身分?面對人生重大選擇時該有的謹慎?還有父親無私的愛?

有天早上,就學中的孩子言談間流露出對自己學習上的挫敗,嘆了口氣說:「我現在不太想重視成績了,之前花了那麼多時間,結果也不怎麼樣。」

其實我也有留意到,他最近真的花了比以往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上,很明顯的確在逃避。我明白自己可以在他耳邊開始振聾發聵地曉以大義,但想到過去曾發生在彼此之間「無效」的溝通經驗,我決定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回應他。

「花了很多心思在課業上,卻沒有看到進步,要是我也會覺得很沮喪。找時間好好休息一下,再看看要怎麼做吧……」

其實,我的心裡是有些擔憂的,但是我知道,這個突破失敗的經驗,在這大孩子的身上,恐怕是要自己闖一闖才能得來。

許多日子後的某晚,孩子回家,想要跟我聊聊。對談之中提及自己在挫敗中發現了隱藏的驕傲自義,和自我管理與時間運用的不成熟心態。

我知道,當我不擋在他的路上,即使他可能會跌倒,卻真的在跌倒掙扎中體會我無法給他的生命經驗,他對未來有自由、也有責任,這責任帶給了他能力。

千萬別誤會,我絕不是認為父母不用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或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犯錯時提醒管教。但我相信,在人生某些時刻,當手中的風箏亟欲趁風飛起時,我能做的是確保那條傳遞愛與支持的線,仍在我們之間,看著他們飛高飛低。他們和我一樣,都有那該飛出去的時候。

過去,我的人生很怕犯錯、因為犯錯常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但當我成為父母,看到孩子面對失敗時的解讀,想起了自己曾是跌跌撞撞長大的。我才發現,過去的錯誤,雖曾讓我傷痛沮喪,但若是我有勇氣面對、重新賦予價值,最終卻能讓我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如果,我允許自己和我的孩子有犯錯的權利;如果,「面對失敗」成為我們彼此之間可以敞然傳承、擁抱的經驗,那麼我們的生命、我們的關係,將會有甚麼不同的可能呢?

 

延伸閱讀:

分享:
Forester

兒時有不少志願與夢想,卻未想過能成為「母親」;從不婚不生 不認識神到被上帝的愛觸摸,開始迄今超過18年的「相一夫教四子」的絕妙挑戰生活。期待從陪伴孩子們成長,如同園丁育苗栽樹的生活經歷,記錄出一段段沉澱與反思。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