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說得好心理更健康

把自己的故事說得好,不僅能夠增強自我信念與自我能力,還能夠增進個人的心理健康,帶來幸福感!

我們會如何來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故事呢?又如何看待個人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一份科學研究報告指出,人生會遇到各種的經歷,成功或失敗,高峰或低谷,無論是積極或消極,這些經歷可能會增強,也可能會削弱我們對自己能力的看法。

這份報告是針對青少年進行一項有關堅持、毅力和學業成就的研究,個人如何講述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的故事,將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研究發現,改變個人的敘事方式--正向的講述,不僅可以激勵自我,還可以為自己帶來積極的影響力。

報告表示,當我們在反思成功的時刻,有些人會說出並慶祝他們為實現成功而採取的步驟;有些人則會淡化、忽視或未能認識到自己的努力。無論如何,一個人為完成一項艱鉅任務而採取具體的方法,有助於提升自我能力,並繼續在未來實現目標。

相反的,當我們在經歷失敗、感覺到失敗的消極時刻裡,我們對自己、對他人講述失敗的方式,可能會削弱我們對自我信念、自我能力的看法。但是,如果我們在思考失敗的同時,能夠積極面對逆境,並且對自己克服挑戰的能力給予肯定,而且堅持不懈,將幫助自己在面對未來的挑戰之時,做更好的準備與應對。

今日心理學》專家表示,我們怎麼講自己的故事,關係著我們怎麼看自己、看世界,也關係著我們的幸福和實現個人目標的能力。當我們把記憶編織成一個精采的生活敘述,並在故事中指向一個可見的未來,作為故事的延伸,將會大大提升實現自我願望的可能。

西北大學心理學家丹·麥克•亞當斯認為,有兩個敘事主題是關鍵要素,可以預測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第一個:主動性(agency)敘事。當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談到在過去的事件中我做了哪些事情,並且認識到自己在影響結果方面的角色和作用。

第二:挽救性(redemption)敘事。當回顧挑戰的時刻或克服困難的經歷時,能夠找到正向、積極的意義,或是個人成長的價值。

愈來愈多的研究表明,說故事與心理健康、與幸福感之間存在關聯。那些在過去的挑戰和逆境中找到正向意義的人,以及可以主動探索、認識自己,用開放式的思想和方式來講述自己生活故事的人,更成熟、更有幸福感、更能實現自我,也更有影響力。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