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你了解多少?

Z世代,大致指1996年到2010年出生的後千禧世代,後面是Alpha世代。他們是第一代的網路原住民,生活中離不開網路和智慧手機,被認為是最精通數位科技和多元化的一代。

Z世代從小就在擁有社群媒體的世界裡長大,比過去幾世代都更具有全球視野和文化意識,更具包容性,並且從中找到個人獨特的身分認同。Z世代希望每個人--自己和他人,都能夠有能力做真實的自己。

史丹佛大學研究報導指出,Z世代擁有自我驅動力,深切關心他人,具有高度的協作和社交能力,重視靈活性、相關性、真實性和扁平化的領導力;對氣候變遷、種族歧視等議題的解決之道,抱持務實的態度。

比起簡訊、社群聊天、視訊等數位工具,超乎意外的,大多數Z世代表示他們更喜歡面對面的交流。

Z 世代也是第一代在年輕時透過社群和數位媒體接觸到潛在有毒內容的一代,包括露骨的性行為、藥物濫用、暴力和自殘等。社群媒體的趨勢也會導致孤獨感和孤立感,不良的身體形象和飲食失調,以及網路霸凌和網路騷擾。

Z 世代出生在充滿氣候危機、政治衝突、新冠疫情、經濟衰退等多重事件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多未滿足的社會需求。

正值成年禮的Z世代剛出校門就受到疫情的撞擊洗禮,首當其衝面臨失業、學貸、房租等壓力;大環境帶來的財富差距、AI智慧跨越性的發展,科技將取代許多工作而有的不被需要的焦慮感、迫切感。

Z世代,同時也將是人類面臨全球最嚴重暖化的世代。

美國心理學會一項研究發現,與前幾世代人相比,Z 世代出現焦慮和憂鬱的可能性高出 27%。他們更有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但也更有可能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心理問題並主動尋求幫助。

一項關於Z世代(16歲-26歲)研究成果報告指出,美國近一半Z世代(47%)長期感到無法停止或控制的憂慮;超過一半以上(56%)會經常性感到緊張、焦慮和壓力。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美國Z世代經歷了經濟、社會和心理健康的危機,2023年的調查不降反升,心理健康已成為這世代人最關切的問題。

對Z世代來說,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的綜合體,也是自己以及與朋友、與家人最經常提到的共同話題和關心的來源。根據EY US報告,有31%的人在過去曾尋求社會和情感的支持。

面對未來,讓Z世代感到不舒適。他們認為現今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感,人生勝利組的憧憬不再是可以期盼和容易實現的事,比起假設性的價值追求,真實性比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

在投資理財、生活消費和職場工作上,採取務實、考慮未來的態度;非常重視投資和經濟收入。

他們比任何世代都更希望個人的工作能被賦予價值和意義,希望生活平衡,持續學習和發展,心理健康上可以被關懷;工作或做事,應該是為公義、為熱情而做,而不只是為了賺錢。

Z世代渴望分享他們的想法和觀點,挑戰現狀和權威;也是被認為最具創業精神的一代。Z世代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經濟自由、獨立自主,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每個世代都是要該世代要面對的問題,透過世界、社會、文化、生活經驗等來塑造他們的信念與觀點,從而發展成每個世代適應時代壓力的獨特應對機制。

史丹佛大學學者羅伯塔•卡茨 (Roberta Katz)於報導中表示,作為前面世代的人,世代之間,對世界如何運作各自有不同的理解。前面世代人根植於早期的經歷,很容易假設世界的未來將持續以大致的方式運行,而年輕人也認同要適應舊的生活方式;但是,年輕人必然是面向未來的。

羅伯塔•卡茨直言不諱的說,她是因著對Z世代的研究、有更多的了解之後,從而改變了她與Z世代的互動方式。

「我仔細聆聽他們的言論,避免用”他們是錯誤的”的假設,來評斷他們的想法、價值觀和行為--我是對的。他們做事的方式與我不同,有不同的價值觀,對未來有不同的想法,我開始欣賞他們,並且相信他們有一些的方法是更新、更好。」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