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企業的下一步會有不同嗎?

疫情重創下,對貿易倚賴愈深的行業,受到的影響愈大。
因著經濟結構受到的破壞和改變,企業要如何應變呢?
當新冠病毒可能像流感一樣反覆發生,企業又該如何?

疫情大流行,對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帶來非常大的大威脅!國際貨幣基金 (IMF)於4月中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疫情危機帶來的經濟關停可能產生多種二次衝擊,如一些經濟體的通縮、產出損失及供應鏈永久性轉移。

面對後疫情的經濟大環境,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推測:關閉經濟、重新啟動,然後一切恢復正常嗎?IMF專業部門的主責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經濟結構可能在這段期間受到破壞,企業倒閉、勞工失業,無法回到過去。

企業面對嚴峻的疫情挑戰,要如何應變呢?管理顧問專家李思恩在專訪時表示,過去20年大家都在說,世界是平的;所有國家發生的事情對大家都有影響,因此有許多關貿協定等,但現在看起來,除了對貿易倚賴愈深的行業,在新冠疫情中受到的影響最大;特別是製造業。

以製造業來說,當中國疫情爆發之際,關切的是中國疫情能否得到控制、何時可以復工;但很不幸的,後來歐美疫情大爆發,引發的問題已不是復工、不復工,而是沒有訂單的問題;或是有了訂單,因為各國封鎖邊境、貨出不去,也進不來;甚至工廠也停工。

因此,在疫情重創下,除了電子商務、電子平台等「無接觸」的行業有穩定且快速成長外,其他「有接觸」的行業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服務業,貿易也算是服務業之一,其中又以餐飲業,觀光旅遊業受害程度最深。李思恩表示:「講百業蕭條也不為過!」

企業面對的是危機?還是風險?

樂觀預估,最快第4季有可能回復到正常的狀況,但是依據美國有些專家預估,如果到第3季、第4季,疫苗和解藥還無法順利研發成功及量產,新冠病毒有可能在第4季捲土重來。新冠病毒和過去的SARS不一樣,不會自然消失,以後可能會像流感一樣,不斷在冬季、春季重複發生。

李思恩建議企業要思考的是,如果這件事情會重複發生,表示現在遇到的是一些經營上的瓶頸,如此就不能把它當作危機來處理,要把它當作可見的風險來做預防。

在後疫情時代,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怎麼面對這次的危機,畢竟疫情已經蔓延這麼久的時間、算是已經過去了,現在企業可能要思考的是,接下來如果還有這樣的情況,而且現在看起來很可能有這樣的情況,那我的內部流程、我的進貨程序、我的原物料來源,包括我的人員編制,是不是都要重新做調整?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一般企業做風險評估,最重視的就是「分散風險」。過去企業為分散風險,在越南開廠、在大陸開廠、在歐洲、墨西哥也都開廠,但這次疫情全世界都受影響,這表示要分散的不單只是空間,要分散的,可能還要考慮時間的部分;同時也要考慮,今天在資源的配置上,是不是都要放在同一個產業上?

李思恩以股市上的術語「各分類股輪動」為例。最近可能是電子股漲,但是有一天變成金融股漲;因為市場資金就這麼多,今天這個類股的市場不錯,大家紛紛投入,股票漲了或獲利了結之後,股票掉下來了,或是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這時候,就會跑到另一個產業類股。

企業若單單關注一種事業,萬一這個事業受到影響,是不是整個都會垮掉?無論在哪一個國家設廠都一樣。「現在我有很多有財力的客戶,現在認真考慮多角化經營的必要性。」李思恩表示。

後疫情時代,經濟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創新的思維和新的經營模式是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和選擇,卻也是企業再創新局的契機。或許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 管理顧問_企業培訓講師 李思恩 專訪1>

延伸閱讀: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