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專心怎麼辦?父母可以這樣做

你的孩子也有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嗎?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台灣兒童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盛行率為5-7%,因此大部份兒童只是單純的不專心而已,而非需要及早治療的精神疾病。

孩子不專心的背後,其實有許多的原因,我通常會鼓勵家長先不需過度擔心,但也建議家長可以先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1.為什麼會覺得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是因為老師說的嗎?是自己的觀察嗎?還是經醫生診斷的結果呢?

2.要如何定義「專心」與「分心」呢?

我對「分心」的定義是:分開專心!因此就算孩子真的分心,也不代表未來的前途一定會有多糟。因為可以分開專心的孩子,長大後適合當大老闆和領袖,有一次解決很多問題的能力。

反觀,若一次就只能專心做一件事,長大後未必就有一次解決諸多問題的能力,可能只能成為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工程師,而這是我們期待孩子未來的模樣嗎?


建議家長可從以下2點來觀察孩子的專注狀況:

1.注意孩子維持專注的時間長短與時段

每一個人的生理時鐘都不一樣,每一個孩子也都會有他特別專注的時間點,譬如:早上、下午、晚上,並觀察孩子能夠專注的時間有多長?從中就可以排除,孩子是不是因為疲憊的原故,而有較差的專注表現。

2.觀察孩子對什麼專注?以及對什麼不專注?

就算成人,也是對有興趣的事才能持續做,做很久也不會累,而孩子更是如此,對有興趣的事物保持專注是再自然不過的表現。因此家長可以從中觀察孩子專注的物件、主題等等,藉此引導孩子,在需要專注的事物上專注。


三大思考面向,解決孩子專注力問題

1.生理因素

專注力的缺乏,和飲食很有關係。若家長有給孩子吃高熱量、高糖類或澱粉太高的食物,例如:蛋糕、含糖飲料、油炸等食物,孩子為要消耗這些熱量,就需要「動」,所以才會顯得坐不住,耐不住性子。

另外孩子若有皮膚過敏的問題,應該也是孩子無法專注原因。試想,孩子的皮膚若有搔癢的症狀產生,怎能好好專注於眼前的事物呢?

因此家長必須了解,孩子是否有吃到適合他們的食物,包含年齡、體型、性別等等。這樣家長就能一一排除造成不專注的生理因子了!

2.心理因素

注意觀察孩子是不是因為情緒,導致無法有良好的專注力與學習力。孩子在心情好、沒煩惱的狀態下,自然就比較能將心思放在當下,好好專注地學習!

導致孩子有情緒的原因,可能是孩子昨天在學校或在家裡面對的困擾與委屈?以至於今天無法好好專注上課等等,因此鼓勵家長多花時間觀察孩子的心理需要,並適時地引導孩子,走出情緒,就能更專注。

3.學習方法

基本上,孩子只要有興趣、喜歡就會專注。若碰到剛好是孩子不喜歡卻很重要的科目,譬如英文、數學等,這時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方法學習。

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不同,有些是以文字、聽覺或是視覺等方式學習,才會發揮最大的學習效果。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式來學習,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就能有效提升專注力。

延伸閱讀:

分享:
陳國臨

C.P.M.全球華人教育集團經營團隊負責人。 30年兒童教育實務工作經驗,曾獲多項日本兒童教育相關專業資格認定。1983年創立C.P.M.(兒童潛能發展)教育專業品牌,主持研發團隊開發逾千種腦力開發訓練課程及教具、教材等多項產品並行銷全球。主辦國內外多場大型研習、教育論壇、藝術表演、國際文化交流等,並經常獲邀於歐、美、日、及兩岸三地之媒體、教育機構、民間組織等的專業講座。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