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幸福報告 台灣拉近與「幸福」的距離

聯合國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指出,全球最有幸福感的國家是芬蘭,連續3年蟬聯全球第一,其次為丹麥、瑞士、冰島、挪威、荷蘭、瑞典、紐西蘭、奧地利、盧森堡。

最不幸福的前十個國家,分別是阿富汗、南蘇丹、辛巴威、盧安達、中非共和國、坦尚尼亞、波札那、葉門、馬拉威、印度;多為低度開發或飽受戰亂威脅的國家。

台灣連續第二年排名第25,在東亞與東南亞區域中名列第一,優於新加坡(31)、韓國(61)、日本(62)、香港(78)、馬來西亞(82)、越南(83)、印尼(84)、中國(94)等。

今年的報告同時強調了自然,社會和城市環境對幸福的影響。根據2014年至2018年進行的調查,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在全球186個城市中,亦榮登全球最幸褔的城市,台北市排名第47。

可以想像嗎?在100年前,芬蘭曾經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冬季長達200天,有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太陽未升過地平線,也沒有太多的自然資源,但他們自豪投資了擁有的資源—人民,每個人的潛力都得到充分發展和運用;在幸福背後,也包括了對社會的高度信任,良好的管理,以及對自然的尊重態度。

最不幸福的城市分別為:飽受戰爭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葉門的薩那、武裝衝突不斷的巴勒斯坦加沙,以及一直未能從地震中重建的海地太子港,即便有國際關注、聯合國強勢介入,因政府失能,重建工作至今已經十年,太子港仍是一片破落。

《全球幸福報告》編輯、加拿大經濟學家約翰․赫利威(John F. Helliwell)說,報告衡量人們對於生活的整體滿意度,更重要的是,大家對於生活所在地人們是否會彼此照顧的信心。赫利威表示,快樂的人會有一個最顯著的幸福因素,就是互信互助讓生活更好。

這份幸福報告是從2017年到2019年期間,對153個國家和地區、約1000名居民進行調查,並根據各國人民的平均收入、社會保障、健康的預期壽命、自由、慷慨和信任等六大關鍵因素進行評比。

幸福報告的出版源自不丹於2011年向聯合國提出了「國民幸福指數」的概念,引起國際社會對幸福的關注,以此衡量幸福感。自2012年開始迄今已經第八年,台灣在第一年的幸福報告中排名第47;而曾經是全球最幸福的不丹,隨著自殺與憂鬱的攀升,現在比台灣不幸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的幸福感調查

赫利威透過NBC媒體平台撰文表示,多年來,美國人的幸福感在一直下降。2012年《全球幸福報告》中,美國在156個國家中排名第11,2020年幸福感排名降至第18,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前所做的調查。另一項針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後的幸福感調查顯示,只有14%的美國成人感到「非常快樂」,相較兩年前的31%大幅降低。

最新一項由帝國學院倫敦的全球健康創新研究所與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和《世界幸福報告》共同合作、針對全球26個國家/地區(包括台灣),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生活滿意度調查報告指出,西方國家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通常比疾病死亡率較低的國家更不幸福。生活滿意度最低的西方國家包括義大利、西班牙,以及美國和英國,特別是美國和英國,是疫情嚴重國家。

在接受調查的國家和地區裡,對當地公衛系統在疫情中反應能力最有信心的人,生活滿意度最高,而對那些不信任的人,生活滿意度最低。

其中又以年輕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最低,與疫情之前形成強烈對比。在疫情未發生的期間,生活滿意度隨年齡呈現U形,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更高,而中年人的幸福感最低。

赫利威說,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影響生活的各個方面,全面了解人們的生活狀況有其價值,將有助於各國政府設定重建生活質量的政策。倫敦帝國學院全球衛生創新研究所副所長,和新冠病毒疾病特使納巴羅(David Nabarro)則表示,處在疫情中的人們正面臨嚴峻且緊密交織的挑戰,跨越了健康、生活質量和生計恢復力等各領域,必須政府、機構和企業聯合起來,採取緊急且及時的精心行動,為最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最大的利益。


最新數據統計:

根據統計,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9月底,全球確診人數超過3341萬例,病故人數已逾100萬人,其中又以美國最嚴重,累計超過715萬人確診、超過20萬人病故,其次為巴西、印度、墨西哥和英國。路透社報導,以9月平均死亡人數計算,全球每24小時就有超過5,400人病故,相當於每小時226人離世,或每16秒一人喪生。

延伸閱讀: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