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孩子建立「好」關係

是否覺得,已經很久沒有跟家裡的大孩子有超過30分鐘的對話和交流了?是否覺得現在孩子的價值觀、想法和態度越來越難以理解,常常很容易就有衝突?

回想一下,上一次你的孩子主動來找你對話、分享一件他現在正著迷、有興趣的事,已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呢?

在我的家中,也曾經歷這段過程,丈夫跟我曾感到灰心,好像當孩子逐漸長大,生活起居的對話固然持續,政治或社會議題的討論也偶有展開。但是,那種彼此理解、輕鬆交流的聊天時光,好像越來越少了。

不知不覺,我們漸漸難以進入孩子現在的世界,也因為對他們的文化與世界陌生,不自覺產生了敵意,甚或是不經意戴上了有色的眼鏡開口批評。身為父母的我們,因為這樣的生活疏離,漸漸地沒有立足點或時機,在關鍵的時候,給予孩子建議、設下保護,更不用說是陪伴與引導了。

今天就來聊聊,網路世界和現在孩子們最熱衷的手遊吧!

最近有機會參與一堂課程,談的是【讓孩子與3C共舞】,其中講者提到最關鍵的就是「參與式學習」的概念。問問自己,當你看到孩子在上網或玩手遊,你的態度跟教養方法是甚麼?

生氣?禁止?限制時間?這個方式面對年齡較小的孩子,或許在他們年幼時,因為有較長時間的陪伴和言語的說明,可以有效教養。但是若是面對青少年,父母的禁止和限制,可能會帶來一些反效果的刺激:越禁止越想玩。再加上,現在到處都是免費無線上網熱點,想一想,聰明伶俐又有同儕經驗的青少年,做父母的我們真的可以禁止他們嗎?

面對網路文化席捲而來,手遊群體運動的浪潮,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一個我們必須去面對與認識的「趨勢」。於是,丈夫跟我開始了一個新的行動,就是「邀請」。我們邀請青少年,教我們一個他們喜歡也想推薦給我們的手遊。

以下我們敞開說明希望大孩子教我們手遊的原因:

第一、不無知。希望能更了解他們接觸的遊戲,使我們不會無知地批評或是禁止他們。

第二、有基礎。父母玩了手遊,比較能有經驗基礎,和他們討論當中的內容、形式,恰不恰當、健不健康。

第三、建立連結。Youtuber的姓名、手遊中的角色、武器、內容,是孩子分享話題中的關鍵字,沒聽過,就卡住。聽過,就有機會產生交流對話,父母接下來要做一些功課研究,也有根有基。

可以想像嗎?當我們提出了這樣的邀請後,平常不太多話的大男孩,思考了一下,突然開始非常健談,先是問媽媽喜歡甚麼類型的遊戲?再來就是開始口頭分析,每個他建議的遊戲其中特色、差異、難度。就這樣,在一個周日的午後,我們談了一個多小時的話…….我才發現,跟青少年相處,並不是沒甚麼好聊的,而是我用錯方式、找錯話題了。

至於數位孩子們教石器時代的媽媽玩手遊,這又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了,容後再續。

不過,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一個觀念。我想起以前自己嘗試引導孩子閱讀習慣時,當我推薦一些書給孩子閱讀時,我一定先確認這書的內容後,才會把書交給孩子,而不是限制他看幾本書;我們會有許多在這些書上的交流或討論,再來想想接下來想涉獵哪些領域的書籍。

同樣地,引導孩子使用手遊與網路的經驗,或許可以部份應用這樣的精神,就是「有了解、有參與、有交流」。

當孩子知道你不是開口只有禁止跟限制,你是真心渴望進入他的世界,以行動表現出期待與他有更多的體驗的心得交流時,那麼,在這樣的基礎上共同約定,彼此在數位世界中,共同理解接受的原則,孩子漸漸能更體會限制和禁止的原因,相信會是一個更長久真實,對孩子保護跟引導的開始。

沒關係,就找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這是過去我在工作時,常常聽業務人員的口頭禪之一,如今在我們與青少年的互動上,建立有效的互動關係,或許也是身為父母思考的方向。

爸媽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延伸閱讀:

分享:
Forester

兒時有不少志願與夢想,卻未想過能成為「母親」;從不婚不生 不認識神到被上帝的愛觸摸,開始迄今超過18年的「相一夫教四子」的絕妙挑戰生活。期待從陪伴孩子們成長,如同園丁育苗栽樹的生活經歷,記錄出一段段沉澱與反思。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