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實用幸福守則 夫妻相處之日常

婚姻為什麼走不長久

婚姻走不長久的衝突有很多面向,醫學博士楊聰財醫師表示,在日常臨床經驗中最常看到的,就是感情出軌或是先生或太太有外遇。

另外也有很多是小事累積。比如是金錢的運用上,可能先生很節儉,但太太可能覺得應該花的就要花。兩人不時為金錢吵架,吵到不和,由小怨變大恨。

也有人可能是生活習慣不一樣。比如先生的習慣可能比較隨便、亂丟襪子等等,經常被太太挑剔。也可能是在孩子的管教上,兩個人沒有拿捏好、取得共識,吵到不可開交,最後鬧到離婚收場。

愛情三角理論

從人性的的角度來看,生理學專家魏兆玟老師說,愛情的本質包含了三個元素,一開始會有所謂的「激情」,就像乾柴遇到烈火,很快彼此相互吸引。「哇!他(她)可能就是我的對象!」激情過了以後,就是「親密」,再來是「承諾」。

在愛情的三角理論裡,從激情、親密到承諾,在臨床上會發現,婚姻無法走得長久,很多時候是出在親密關係。有專家形容,親密關係就像是保鮮劑,而承諾就像是防腐劑。

康乃爾大學研究指出,當人們進入愛情裡面,就進入到親密關係,但親密關係大概只能持續約1.5年到2年的時間,親密感就會逐漸降低。為什麼?因為沒有新鮮感!

有些人以為所謂的新鮮感,就是去找另外一個人。這種新鮮的好奇心通常約兩到三年,過了以後可能會再逐漸降低。

好奇心的本質不是來自於——再去找一個新鮮的好奇對象,而是兩個熟悉的人可以做一些新的、有趣的事情。

最後,就是進入承諾。有句話說:相戀容易靠五官,相處不易靠三觀。所謂的三觀,第一個是自己個人的價值觀,第二個是兩個人的金錢觀,第三個就是,兩個人會不會共同成長的世界觀。

承諾這件事,可以回到這三觀來看,關鍵密碼就是價值觀。兩個人是不是有一個人想往前走,另外一個人想留在原地?

最常發生的就是太太想要一直往前走的時候,先生會覺得現在這個樣子就差不多啦,不用交很多朋友啦,甚至可能先生會限制太太的社交關係等等。

經營愛情的L.O.V.E法則

Listen(傾聽)
相較來說,女生比較容易傾聽,男生則常常忽略重點。因此應該是要送給男士,要懂得傾聽,傾聽對方想表達的東西。

Overlook(忽略)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建議要忽略一些細節。比較是送給女生!日常生活中許多雞毛蒜皮的瑣事,小事都要計較的話,兩個人都會覺得不開心。

Voice (表達)
講清楚說明白,包括:我們有什麼需求,我們要怎樣達成共識,我們的家事要怎麼分配等等。

Effort(努力)
雙方都要有意願、願意一起努力去經營。

夫妻一定要溝通

婚姻有裂痕,很多時候出在沒有溝通,導致婚姻關係產生病毒、有了感染,卻不自知,而讓外面的小三小王有機會進來。

在華人的文化裡,夫妻關係有問題,有些人會認為不要講,講了以後會破壞關係。或以為對方「應該」知道自己在想什麼。這樣的認為,其實是造成對方的困擾。

特別是太太,因為是女性,比較傾向注重關係,心裡有委屈,不知道怎麼樣跟先生講,也會擔心跟其他朋友抱怨以後,傳出去怎麼辦,會讓先生覺得沒面子…。

魏兆玟老師說,通常她會問的一件事就是,你們多久沒有發生親密關係?有多久有沒有吵過架?當這樣問的時候,發現,很多時候夫妻是不敢吵架的。

破壞婚姻的三個毒素

紐約時報一位專欄作家曾觀察將近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時間,發現在婚姻關係裡面有三個毒素:

第一個,不吵架
夫妻倆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透過吵架的過程,其實是增進彼此的了解及知道怎麼溝通。

第二個,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不是說一定要做哪些事,魏兆玟老師與先生的親密關係,就是在每天睡覺前一起禱告,禱告之後一定會互相擁抱。這就是一種親密關係的交流。

第三個,不做事
現在很多年輕夫妻覺得公平很重要,因此,如果兩個人都在工作,回到家,誰要煮飯、誰要洗碗、誰要整理家務、誰要倒垃圾等等,可能會為這些事情有很大的衝突。

夫妻做事,不是一人要分一半,而是配偶做的,另一半要看到,彼此感覺到彼此都在為這件事情一起努力。

三明治表達法

所謂的三明治表達法,就是先肯定,再提醒,然後~再鼓勵。

比如「你今天這樣穿得很有型,好棒喔!」楊聰財醫師說,人都喜歡被肯定。肯定的時候,耳朵就會打開來,去想清楚妻子講了什麼。

這時候,再把講話的重點包在肯定之後:「如果整理家務就更好了。」然後再鼓勵:「你那麼聰明,講一遍,你應該聽得懂。」

多用三明治表達法,可以讓更溝通更順利,遠比說「你趕快去把家務整理好」,更有意義且更柔順多了。

幸福夫妻相處之道

從事臨床工作30年的楊聰財醫師和魏兆玟老師,分享兩人的幸福密碼。

第一個最共同的態度是,什麼事情都是可以討論溝通,一起面對、接受和處理。

第二個,也是建立在第一點的態度上,就是一起尋求共識,包括生理、心理、環境等各方面。

第三個,就是一同分享、一同學習。比如兩個人長時間都在一起,臨床工作也都在一起,因此,會藉由個案的分享,清清垃圾,不堆積個案的負能量,並分享從中學習到什麼。楊聰財醫師說,就好像廚餘精緻化一樣。

當兩個人都擁有這樣的信念和態度,每一天都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溝通、可以聊天。

楊聰財 醫學博士

●楊聰才診所負責醫師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

魏兆玟 生理學專家

●台灣大學醫學院 生理學研究所
●身心健康諮詢師
●電台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

延伸閱讀: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