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感覺不到他人對我的善意?

有些經驗會轉化成內在深根柢固的信念,某種程度地影響人對事情的想法,也影響我們在特定情境下的歸因方式。

有對夫妻,先生覺得自己做的許多事情都是從妻子的角度為她著想,但作妻子的總是無法感受到先生的善意,也不理解、不覺得先生是在為她著想,於是夫妻倆一起找了心理諮商師協談。透過諮商心理的專業協談,觀察到先生的言談舉止及表情,確實都是從心裡發出,情真意切,所做的和所說的也都相符合,但是,作妻子的就是無法接受。

經過深度探索,妻子表達了她內心的真正想法,她說:「每次當我聽到先生這樣子講的時候,我覺得只是在講一個官樣文章,好像只是一個應該說的版本,我並不覺得感動,」妻子認為這個說辭、這個版本可以套用在任何人的身上,但就是無法套用在她的身上。她紅了眼眶說:「因為我不相信有人會愛我。」

心理諮商師說,這是一種很深層的內在信念,而且是隱藏性的內歸因,認為我不值得人愛,所以我去看別人對我做動作的時候,都會認為這個人有其他原因或目的,不是為了愛我。

這在夫妻之間經常出現,許多人對自己有一些負面且隱藏的看法和想法,包括我不值得。可能先生說妻子身材很好的時候,妻子會覺得先生是有所圖謀嗎?還是想做什麼?無法真正能夠去欣賞、贊成說,對,我的身材真的很好,另一伴很喜歡我。

以基督教信仰來說,耶穌為人死在十架上,付上生命代價、贖回人的罪,許多人會說,聽起來很好啊,很受吸引啊,上帝這麼愛人,太偉大了,但是內心裡並沒有真正把耶穌接到心裡面,完全感受到這份愛。

為什麼無法感受到?因為不能相信。為什麼不能相信?因為沒有人說過,你值得我為你付上生命的代價,或是體驗過有人為我付上什麼代價。在成長過程中經常看到的、聽到的是說,你的頭髮怎麼剪成這樣啊,你怎麼亂、這麼醜、這麼笨等等;或說,你的衣服也不穿好看一點….

我們常常接收到這樣的訊息,無形中會這樣看自己,好醜喔,不值得、不可愛、沒有人會喜歡…。這些看法、信念可能是隱藏在內心不可見的深處,甚至連自己都沒有發現。心理諮商師說,因為他對自己的價值有一個先入為主而且非常強烈的看法,使他無法看到自己的價值,也無法體會及感受到上帝及他人的愛。

這樣的人,在情感和人際關係上也會出現問題。一位在職場上表現非常優異的女主管,從小到大,家人的焦點都只注目在姊姊身上,也經常拿她和姐姐做比較,得到的都是負面的評論,使她對自己一直有很負面的看法,覺得自己不值得、不夠好。

在面對人際關係時,她會委曲求全,因為我不夠好,不值得別人對我這麼好;在情感關係上,多任男友也都是可以對她予取予求,對她說了很多負面的話她也都全接收進去。因此當情感或相處發生問題的時候,她的檢討都是內歸因,我不夠好,我不夠美、我不值得。

歸因的方式,通常會走到牛角尖、出了問題,大部分都是內歸因在不可變動的因素上,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不自覺的、不由自主的,就這樣做歸因。

就像這位優秀的女主管,她也覺得莫名其妙,自己為什麼會這麼深刻覺得自己不值得。她的家庭看起來很完整,家裡有人對她也很不錯,也沒有什麼特別被苛待的地方;但是,就是很細微的,然後平常的、日常中經常發生的事情,不知不覺中就滲透進到人的生命當中。

人的天生個性,例如樂觀或悲觀,也會影響歸因。每個人都有所謂天生的氣質,同樣一件事情發生時,會傾向往哪一個方向走。天生比較敏感的人,相對也比較敏銳,比較能夠發現環境當中的變化,但是天生的氣質不會走極端,也不應當發揮到極端,有可能就變得神經質。

歸因錯了,會影響我們個人的生命,也會影響我們的人際,與人的相處。試著了解自己,平時是如何思考事情、定義事情,透過自我省思、自我省察,然後做選擇,決定自己要往哪方向思考,這是可以自我訓練和學習的。

大腦也是一樣,不是固定不變的,是可訓練、可學習的。大腦的前額葉負責分析、執行能力、情緒掌控等能力,怎麼處理接收進來的訊息及做整理,是可以訓練、可以學習的。神學家發現大腦的神經迴路,甚至是大腦的突觸之間、神經元細胞之間的連結,是可塑的,是可變動的;多學多用,就會形成,少學少用,就會消失。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聖經 哥林多後書5:17

延伸閱讀:

分享:
FB留言

延伸閱讀